A- A+

下半年行家選股指南,發掘飆股不求人,下半場主動出擊

總經評論   2021/06/28

4、5月以來隨著物價急遽高漲,全球貨幣政策已開始出現緊縮。根據美國銀行統計顯示,年初迄今共計有8次降息與19次升息,其中後者以新興市場為主,包括俄羅斯、巴西與土耳其等央行。北歐的挪威央行為讓過熱房市降溫,已表態將在9月調高利率。而美國聯準會也暗示可能提前到23年底就升息,且升息幅度可能達到2碼,一度引起股市大震盪。其實經濟好轉,原先各大央行放出來的錢回收是正常的,以便下一次在發生經濟危機時才有籌碼可用。當然市場資金寬鬆久了,遇到提前要收回部分資金,一定會逆向反映,近日道瓊就一度出現許久未見大長黑;像是對經濟成長尤其敏感的小型股。代表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過去一周跌逾4%,創下元月底以來最大跌幅。從過往紀錄來看,6月下旬向來不是美股有好表現的時候,所以不管是將受惠經濟重新啟動的消費或是科技股都可能有賣壓,一直到月底,震盪幅度都會較大。

不過,市場預期企業獲利將上升,瑞士銀行研究指出,如果Fed停止每年約1.4兆美元的量化寬鬆(QE)措施,對標普指數的負面影響約3%。但基於預估上市公司未來兩年的獲利年成長率約10%,因此這股逆風對股市的影響不大。而華爾街分析師對標普成分股未來12個月的盈餘預估將提高17%,固然眼前遇到可能升息而影響市場,但是經濟朝好的方向走勢不變的。

最近美股表現較佳的是消費通路,如目標及梅西百貨,加上能源股,汽車股在晶片問題預期將解決後,福特、通用、福斯、豐田等姿態都不錯。表現最佳的行業就是航運以及能源。全球最大航商馬士基最新一期市場報告指出,持續的海上交通壅塞成為全球問題,去年底至今貨運量大增,港口成為海運瓶頸,衝擊全球物流鏈。在亞洲許多航線嚴重缺櫃是首要挑戰,尤其40呎、45呎櫃短缺,推估亞洲海運需求第3季將持續走強。目前跨太平洋即期運力下降、運價仍在上漲。

上海航交所SCFI貨櫃運價指數來到3748點再創新高,主要航線幾乎全面上漲,所以馬士基、韓進海運、中遠控股股價表現都還是45度向上推升走勢。也刺激台股的海運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及萬海(2615)股價續創高,由於長榮及陽明都被分盤交易,近一周靠萬海衝高帶領,這股氣勢已擴散到2、3、4線的航運股;此外,連基本面稍好的散裝裕民(2606)、新興(2605)、四維航(5608)都跟漲,也擴散至有船隊的東鹼(1708)以及做貨櫃的榮運(2607)股價飆升。由於基本面太強,只要國際航運大公司股價未大幅拉回,三大指標股長榮、陽明、萬海輪漲不變(預期今年獲利將超過2500億元),一直到類股連續長黑破月線時才會結束。當然貨櫃三雄大漲,持有這三家公司的士紙(持有萬海2.99萬張)、長榮鋼(2211)(持有長榮3.8萬張)、榮運(持有長榮2.5萬張)、台驊(持有陽明超過2萬張)等股價就有大震盪投機的空間。

國際另一大強勢股就是能源股,最近國際油價已向73美元(西德州)推升,主要是產油組織控制產量,且進入歐美解封以及夏季開車用油旺季,油價走升,包括艾克森美孚、雪佛龍、中國石油等股價姿態也是相當高,請參考產業動態分析。

至於原物料相關的鋼鐵及造紙,近期中國出重手打壓黑色系產品,包括鐵礦石、螺紋鋼等跌幅都相當重,分別較高點下跌17.5%及21.4%,不過較去年底還是上漲超過1成,鋼鐵股業績還是不錯,但未如先前樂觀。近期國內開出的鋼價大多以平盤居多。鋼鐵股是法人4月份買超最多族群,季底作漲或拉抬,之後仍要回歸國際盤,造紙亦同。

台灣強勢傳產股,與國際接軌,所以航運及塑化股價表現出色並不會太突兀。回過頭來看美股,雖有提前升息壓力,但畢竟是明年底的事,企業獲利拉升是短線比較重要的。技術上道瓊以長黑摜破季線34000點後馬上反彈,再度站穩季線則可視為拉回結束,此區域成為短線多頭強弱與否關鍵所在。標普季線在4200點、那斯達克指數先整理相對較抗跌,月線13861點,守穩之上就屬強勢整理。費半今年表現較弱勢,季線3140點是多空關鍵、半年線支撐則在3075點。

下半年將至,一般是電子業出貨旺季,若將美股道瓊、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本世紀以來7月份表現拿來參考,可以發現道瓊上漲機率最高76.2%、其次是那斯達克的61.9%,費半最低為47.6%,顯見7月份傳產及金融表現較活潑,但是科技股逐漸抬頭,到了8月份科技股上漲機率明顯就高過道瓊指數。

儘管第2季科技股表現不太好,但美國尖牙股-谷歌、臉書及微軟都創歷史新高,亞馬遜接近高點,只有蘋果稍微弱了點,統計今年來,谷歌與臉書等股價各自上漲40%和23%。亞馬遜上漲約9%,漲幅落後標準普爾。蘋果則是下跌逾5%;費半的輝達及類比IC的Marvell都創新高最強。而7月以後,電子股開始為推出新產品而忙碌,落後表現築底不錯的蘋果或有補漲機會。第3季蘋果新款iPhone 13將上市,將加速全球各地的5G的覆蓋率,7月份多頭主流是否將轉換是可以留意。另外,隨著疫情解封,學生重返學校上課,過去家家戶戶為秋季的開學季進行採買,對筆電及手機需求乃至於成衣都有一定買氣,較有利消費及科技股。

台股周線出現連續第5紅,不過外資賣多買少,本土法人亦是,外資現貨近一周賣超約700億元,融資餘額攀本波反彈以來新高、達2648億元,籌碼面恐怕會再轉為凌亂。累計本波5月17日反彈以來,融資餘額一口氣增加500億元,增幅超過23%,超越大盤漲幅12.7%。法人參與度降低,震盪幅度可能加劇;倒是出口狀態還好,5月出口連續第3個月超過500億美元,且進入下半年是手機等電子產品出貨旺季,央行預估今年雖受疫情影響,經濟成長率仍將超過5%,其他外銀也都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在5至6%,其中瑞銀認為台股企業亮眼的5月營收搭配出口創新高,強化了市場信心,已將今年獲利年增率由26%,上調到更具信心的33%。去年台灣上市櫃公司合計獲利超過3.1兆元,而預估今年將配發1.56兆元股息,不但高於去年的1.36兆元,也高於19年的1.43兆元、18年的1.41兆元,再創台股史上最高金額。同樣今年台灣出口成績大好,明年配息只多不少。

企業賺錢發放股利,有利台股低檔支撐。且進入7月份股東會召開,在延續台積電等重量級公司法說會,7月股市表現應會比較好。過去21年台股7月上漲機率是52.7%,雖不高,但其中還要扣掉除權息指數蒸發部分,若加計近期,台股有3分之2上漲機率,屆時台股會比較好操作。短線上台股技術拉回算是與國際同步(疫情影響倒不是很絕對),月線與季線在16855點至17076點,應具有一定支撐,不過短線日KD值交叉向下,需要3至5日整理,等待降至低檔,時間約在月底。17500點以上明顯有壓力,還是要等台積電等半導體帶頭突破才可。

蘋果預計9月發表iPhone 13等4款機種,在歐美地區疫情趨緩,經濟快速復甦,有利於今年iPhone 13的銷售量,台股蘋果iPhone供應鏈第3季將迎來拉貨潮。供應鏈包括晶技(3042)、欣興(3037)、華通(2313)、景碩(3189)、穩懋(3105)、日月光投控(3711)、宏捷科(8086)、南電(8046)、玉晶光(3406)、台積電(2330)、和碩(4938)、鴻海等(2317),都有表現機會。事實上,近一周中國的蘋果紅色供應鏈如瑞聲科技、立訊、高偉電子、舜宇光學股價走勢都不錯。

而一場疫情降臨後,誰能夠創新高?就是後面的主流,除了航運、ABF族群外,與汽車、通訊相關的第3代半導體相關股表現普遍不錯,貿聯KY(3665)、漢磊(3707)、強茂(2481)、晶技、加高(8182)、台半(5425)以及CIS相關的晶相光(3530)、同欣電(6271)也是一群;散熱的奇鋐(3017)股價領先創新高,雙鴻(3324)及健策(3653)表現也不錯,而因應未來資料需要大量儲存的相關個股如金像電(2368)也是可以注意。

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董事長陳泰銘親自上線主持,針對目前市況,陳泰銘表示,目前接單相當強勁,今年以來訂單出貨比(B/B Ratio)均在1.5以上,且利基型產品多是長達1至3年的長約,隨著營收比重拉升,產品結構改善,毛利率將持續向上。他強調,當前被動元件的供給量跟不上需求成長,特別看好電動車將成為未來汽車主流,包括一階(Tier 1)和2階車廠(Tier 2)都是國巨的客戶,國巨未來在電動車市場上絕對會扮演重要角色。先前國巨祭出庫藏股,買進4000張、均價在469.79元,果然買進護盤有用,股價已上漲一成;另一家華新科(2492)也買進庫藏股,兩次均價平均在220元附近,也是可以參考。

國巨旗下的同欣電,受惠於合併車用CIS封測廠勝麗,加上營運成長,去年EPS8.12元,但今年第1季就交出2.68元佳績,隨著第2季營收可望超過34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上半年EPS將挑戰5.5至6元,全年預估有機會挑戰12元,含息5.5元,股價不到240元,是PE不到20倍的成長股,股價突破站穩季線,有機會向歷史新高推升。

台股接下來進入年度除權息旺季,加上7月份各家召開股東會及法說會,在航運及能源股外,另一波電子主流股或將出現。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