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擊敗外資賣超,不當提款機、不被割韭菜!

總經評論   2022/03/28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已逼近1個月,烏克蘭奮勇抵抗,但重工業如鋼鐵、軍工廠幾乎都被炸毀,雙方死傷人數上升,理論上除非普丁瘋了用上核子武器,否則進入認真談判將是必然。

國際股市在此邏輯下陸續反彈,英、法股已站上年線,德股較弱勢,若能站穩年線才利歐股轉危為安。北歐股市都已突破年線。亞洲東南亞的新加玻、泰國、越南、印尼及印度都在年線之上,日本也逼近年線;香港恆生及國企上周幾乎V型反彈,惟需站上季線再說。深滬股市亦同。外資賣壓漸減,不過未來尚有俄債違約面臨的考驗,雖然3月14日到期的1.17億美元利息支付,但4月15日該國面臨的償付規模要大得多,在外匯美元部位以及黃金被歐美凍結下能否支付仍待觀察。

美國聯準會這次會後祭出超級鷹派動作,預計今年總計升息7次,且不排除1次升兩碼,市場認為目標將從0至0.25%調升至1.75%,且縮表動作將在第二季開始進行,主要就是通膨壓力實在太大,2月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10%、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7.5%,看看主要影響通膨因素,如石油、大豆、小麥等,去年已經先上漲一段,今年累積又上漲45%、27%及44%,鋼鐵價格也上升;雖然聯準會開會後,上游原物料一度大幅回檔,例如西德州原油從130.5美元大跌至92美元,但是近一周又盤升至109美元之上,小麥、大豆等民生物資也在高檔,漲勢較銅、鋁等非鐵金屬強,意味通膨壓力很重。

一如往例,升息前科技股總是回檔機率高,所以今年3月初以前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一度都大跌超過15%以上,聯準會後市場先以利空出盡出現強烈反彈,但技術面上最強的還是標普,美國具有失業率低、薪資提高等優勢,不過面對漲價潮例如每加侖汽油已創4.4美元歷史天價,是否影響到其他產品消費?而聯準會又出來放話說通膨超過預期,5月開會時是否連升兩碼利率?以現階段二年期及五年期公債殖利率各已上升至2.118%及2.323%,相較於目前即使升息也才0.25至0.5%,看來若通膨未降,那麼加速升息不可不防。

以今年來看,主要個股中還是以能源股雪佛龍、艾克森美孚以及煤礦公司BTU漲幅超過3成最強,股神巴菲特大力加碼的西方石油股價更是大漲一倍;再來鋼鐵股美國鋼鐵及鈕可鋼鐵各上漲49%及25%,鐵礦砂的淡水河谷也上漲42%;美國鋁業大漲52.2%,可以說主要原物料代表今年以來至少都有雙位數上漲,第一季真是能源股的天下;金融股也蠢蠢欲動。

接下來第二季就看俄烏戰事變化,若仍未能談出結果,可能使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在石油部分美國看來似乎計畫讓被制裁的死對頭伊朗及委內瑞拉油源進入市場,配合聯合其他國家釋出戰備儲油,若是這樣油價還壓不下來,就要小心了!過去3次油價都上100美元後,往往引來經濟風暴,最顯著就是2008年7月油價創歷史高價後的股市崩跌、經濟衰退。一旦俄烏談出結果後,通膨壓力降低,那麼科技股可望恢復活力。現階段美股以年線為多空分野,較佳是周KD值皆已低檔交叉向上,標普年線在4417點;而道瓊以34900點為強勢關卡。高總市值股亞馬遜、蘋果、谷歌、特斯拉等底部皆已出現,短線較不容易破底,那指守穩13500點仍具反彈機會;費半指數也突破年線,這次輝達、德儀、博通等表現都不錯,台積電ADR倒是較預期弱勢。大致上標普及道瓊反彈都近跌幅2分之1,是未來觀察對象。

至於台股,外資今年以來幾乎一直賣超,或與烏克蘭遭入侵有關,因為國際上一直認為台灣是排名第二危險地區,至18日止外資今年累計賣超一度逼近5000億元,近期賣壓降低,但也超過4700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其實台灣危不危險看匯率就知道,人兩腳錢四腳,若真有危險,資金必定外逃,台幣去年超強,所以股市大漲;今年以來台幣貶值約3%,與韓國、印度相近,也比歐元貶值3.5%好,若參考美元指數上漲2.4%,其實台幣貶值還在可以忍受範圍,萬一貶向30,才是要緊張。

台股企業去年獲利好,近期陸續公布年報及股息政策,上市櫃約1000家,其中三分之一配息金額改寫往年新高紀錄,且每股配發十元以上的達到48家之多,占創高家數超過一成。預估未來一周公布配息超過十元有機會超過60家,顯示在去年獲利大豐收的情況下,公司經營層以高配息政策,大方回饋股東。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是其中兩檔配息金額達千億以上的企業。有較高股息殖利率支撐,相對台股低檔支撐較強,例如台塑(1301)配息8.2元、殖利率7.62%;南亞(1303)配7.5元、殖利率8%;技嘉配12元、殖利率接近10%;聯發科合計配發73元、殖利率7.4%;陽明(2609)配20元、殖利率15.3%;中鋼(2002)配息3.1元、殖利率7.7%;廣達(2382)配息6.6元、殖利率7.2%;華碩(2357)配息42元、殖利率11.3%,還有如光寶科(2301)、元大金(2885)等,一、二線大公司只要獲利好都配得高,這些重量級股股價若下跌,殖利率會更高,所以台股低檔支撐自然強勁,年線17365至17000點應具有不弱支撐。不過這是建築在防守力上,要上攻還是得讓外資回頭。

最近公布2月外銷訂單金額515.6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新高,首次2月站上500億美元大關,年增率21.1%,不僅是去年十月以來最高增幅,更是連續24個月正成長。政府部門預計3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85億至600億美元,年增9至11.8%,有望首度在上半年挑戰單月600億美元門檻,連25紅可達陣,首季也將來到1689億美元以上、年增率超過13%,成為史上最強第一季。若是台灣經濟有好的表現,相信外資肯定會回頭,尤其美國大力加持台灣,理論上展望是好的,升息並不可怕,現在的變數就是俄烏戰爭何時結束了。

在這段等待期間,個股表現為主,例如航運貨櫃股,若以今年國際大公司如赫伯羅特、太平洋航運以及日本遊輪等貨櫃為主公司,股價漲幅都超過3成以上,台灣的長榮(2603)及陽明卻不到10%,本來有補漲機會,但是長榮突然祭出減資6成、配息18元政策,市場似乎不領情,股價跌破股息政策宣布當天高點167元以下10%位置,看來需要時間化解,惟畢竟今年還是能夠賺大錢,以前2月營收年增93%,且今年有近十艘新船加入,獲利還是有機會超過2000億元以上,低檔也相對有限,是台股重要指標。

另外就是俄烏戰爭幾乎將烏克蘭重要工業設施摧毀,全歐洲最大鋼鐵廠被炸,對於國際鋼價影響不小,再者中國為因應疫情清零政策,動輒封城,連深圳都被封過,現在傳出鋼鐵重鎮唐山也要封,國際煤礦、鐵礦砂價格居高不下,而供給面又出現俄烏戰爭鋼廠不是被毀就是被歐美制裁限制出口,加上中國未能增產;又若是戰後重建,價格一定向上看,所以中鋼及中鴻(2014)盤價都向上開,若統計台灣的鋼筋、H型鋼、鍍鋅鋼板等今年價格都上漲,且去年大家獲利不錯,今年又配息好,所以受資金青睞。當然保守起見越是上游公司買進持有相對穩健,包括中鋼、中鴻、豐興(2015)、東鋼(2006)股價都可攻可守。中鋼含息3.1元,而今年前2月稅前賺96.7億元、稅後約71億元,折合每股0.45元,預估今年EPS也是從3.5元起跳,股價低於38元以下支撐力很強。

歷史經驗顯示,每當有重大戰事,例如1991年波斯灣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及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戰後鋼鐵股半年內股價全部以上漲反應,約3至7成,可參考。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烏克蘭是世界第4大玉米出口國、第5大小麥出口國,包辦全球10%小麥、14%玉米及50%葵花油出口。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兩者加起來的市占率超過25%,玉米市占率約20%,葵花油則達8成的市占率。戰爭使得烏克蘭出口大降、俄羅斯被制裁亦同。糧食危機隨時可能出現,阿根廷已經禁止出口大豆了!

生產危機也刺激到化學肥料價格,白俄羅斯鉀肥占全球約14%,這次也被制裁,使得全球鉀肥價格大漲,北美鉀肥現貨價來到670美元歷史高價,中國也來到近十年高點,每噸4930人民幣,今年漲幅約3成。全球鉀肥都在大漲,刺激在美國掛牌的全球最大鉀肥公司NTR今年股價大漲4成,另外兩家同樣生產鉀肥的Mosaic Company(MOS.US)及Intrepid Potash Inc (IPI.US)股價更猛,今年累計各上漲70%及90.5%。

台灣生產鉀肥的就是台肥(1722)及東鹼(1708),台肥是龍頭類似中鋼,具有政策調節價格任務,但是股價也創高;東鹼則有6成是生產鉀肥,另有自組散裝船隊,2月營收竟能創下6.81億元歷史新高,相當不容易,前2月營收年增率高達133.8%,是塑化股中成長率最高者,以俄烏兩國狀況來看,小麥、大豆、鉀肥等出口短時間並不容易恢復,又時間進入春夏播種時節,對鉀肥需求殷切,看來價格不會跌、偏漲,有利東鹼、興農(1712)、台肥業績,這3家公司前2月營收年增率都從28%起跳。

再者,油價上漲綠能再次受到注意,汽車方面以電動車為主,據統計美國幾乎有3成以上車主偏向購買電動車,而特斯拉又是指名第一名,隨著柏林超級電池廠第2季將進入生產,銷售量可望再提升,相關股可注意。台灣同樣也遇到缺電的問題,夏天未到卻經常停電,主要就是供電不穩定,政府在推動非核家園下,最簡單汰換老舊電源相關供輸設備,因此對於電網系統供應鏈的華城(1519)、中興電(1513)、士電(1503)等具有商機。不斷電題材的盈正(3628)、旭隼(6409)以及儲能系統業者有台達電(2308)及東元(1504)都可注意。

電子股逢季底,在科技股從開年以來就被壓抑下,短線有個別拉抬機會,例如創惟(6104)、智原(3035)、中砂(1560)、新唐(4919)、安集(6477)、健策(3653)、創意(3443)、鈺創(5351)、德微(3675)、同欣電(6271)、貿聯(3665)等等,以及以欣興(3037)為首的ABF3雄。升息循環啟動,聯準會預計今年至少升息7次,對金融股是利多,金融指數已領先創新高,詳見後文分析。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