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娛樂世界》「當愛不見了」名導揭童年痛,拍片點亮破碎家庭希望

時報新聞   2018/02/22 08:52

【時報-台北電】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俄國電影《當愛不見了》,透過一對失和夫妻點出俄國當前家庭功能失溫的現象。其中一幕小孩偷聽到父母爭吵離婚、躲在門後痛哭卻不敢出聲的畫面,源自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親身殘酷經歷。

 薩金塞夫5歲時父母離異,他跟母親同住,從此沒見過父親。父親在他成長中缺席的傷痛至今依舊,但他對人生還是寄予厚望。他刻意在電影中安排上百位義搜人員協尋孩子的橋段,期望社會的正向善良,能為成長在破碎家庭的孩子帶來希望。

 俄職場排擠失婚者

 薩金塞夫透過電影反映當前家庭功能失溫現象,大爆俄國職場潛規則,將大企業排擠離婚員工的文化搬上檯面,逼得離婚夫妻只得假扮恩愛。本身再婚並育有一子的他,藉該片側寫俄國在經濟起飛下、每年卻高達1萬8000名兒童失蹤,在家庭劇的衝突之外,拋出無限情感漣漪。

 故事敘述珍亞與波里斯結婚多年,經濟優渥但愛情早已經蕩然無存。珍亞在富商身上找到了第二春,波里斯也在外面有個大腹便便的年輕女友。兩人恨不得早日分手,展開人生新頁。

 但這時,年僅12歲的兒子艾力西突然失蹤,警方及社工展開追尋,使他們也不得不暫時放下新歡,開始尋找失蹤的「愛子」。電影明(23日)在台上映。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