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碳纖維廠苦盡甘來

產業評析   2019/07/01

這2年,自行車業界的大事,就是電動自行車進入發展成熟、且銷售快速成長的階段,然為了增加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續航力,降低車身重量已是必要而不是選項,這個發展趨勢,意外帶旺碳纖維廠拓凱(4536)的業績,也拉高了碳纖維行業的投資能見度,過去不被看好的碳纖維高球產業包括復盛(6670)及明安(8938),也在獲利及配息穩定的趨勢下順勢翻身,成了法人避開美中貿易戰的資金停泊港。

碳纖維是一種具有高硬度、高強度、高耐化學性、且耐高溫的纖維,最重要的是重量輕,產品特性不僅輕於鋁、硬如鑽石、強度更是鋼鐵的8倍,因此,在航太、國防與運動休閒用品等許多材料應用上,碳纖維都是萬中選一。

可碳纖維是種高技術、高勞力密集的產業,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行業,對於企業來說,投入碳纖維生產,要有比氣長的心理準備,也因此,即便碳纖維行業至今已發展至少4、50載,但這個要慢工才能出細活的行業,至今能做出成績的國內廠家寥寥可數。

很關鍵的原因在於生產製程本身就有一定的高門檻,碳纖維的成型工法上,主要分為熱固性與熱塑性兩種,熱固成型法的剛性佳,但生產周期較長,這也代表量產曠時費力,近期大漲的拓凱,用的就是熱固成型法;至於熱塑成型法,採取射出成型,生產周期短,但剛性較弱,正準備跨入筆電、自行車碳纖維市場的南寶,用的就是熱塑成型法,但不管是哪一種工法,生產良率都是業者最頭痛的問題,而過高的生產成本,也是終端應用一直無法放量的關鍵。

也因此,一直以來,特性上夠輕、夠硬的碳纖維,都只能在高端利基應用領域才有較大的出貨量,並支撐廠商擁有足夠的現金流持續營運,早期國內業者多從羽球拍、網球拍、曲棍球桿等運動產品導入,最早期的代表業者就是拓凱及波力KY(8467)。

不同的是,拓凱最早從碳纖維運動產品起家,但一直以來,公司堅守碳纖維技術核心技術、並領先同業打入其他終端應用市場,除了球拍外,自行車安全帽、自行車車架乃至於飛機結構件及內飾件等,都已經有實質的訂單出貨,在國內碳纖維業者中,算是耕耘最為有成的,也是純度最高的碳纖維廠。

去年的營收中,包括自行車、安全帽、球拍等運動休閒產品,就占拓凱營收比重逾8成,其中,又以應用於自行車的車架、前叉與把手,占全年營收比重的46%,是拓凱目前最重要的營運成長動能來源。

拓凱自行車碳纖維客戶包括Specialized、SRAM、Colnago等,去年接獲兩款E-Bike碳纖維車架訂單,加上輪圈訂單成長、整車組裝量增加,帶動去年營收及獲利均創下歷史新高,去年每股盈餘衝高至9.31元。

自行車朝輕量化設計的趨勢不變,特別是電動自行車,車身重量牽動到電池的續航力,降重勢在必行,預料未來包括車架與輪圈採用碳纖維的比重仍將持續增加,今年拓凱的E-Bike碳纖維車架訂單從去年的2款已增加到今年的7款,全球電動自行車出貨浪潮將持續帶動拓凱今年營運維持高檔,法人預估,今年拓凱自行車碳纖維營收可望較去年再成長逾1成。

此外,占營收比重逾2成的碳纖維安全帽,去年亦新增兩家客戶,今年營收也有機會成長逾1成,兩大主力產品拉動,今年拓凱獲利可望維持高檔水準,獲利並有望挑戰1個股本,過去幾年獲利穩定、配息穩定,加上電動自行車帶動營運成長幅度高於往年,拓凱股價走出多頭格局也已其來有自。

但這樣的成績,花了拓凱近40年的時間打造;而30年前斥下鉅資研發碳纖維高爾夫球桿的明安(8938),也才能在日後拿下高球品牌TaylorMade、Callaway的訂單,並跨足碳纖維自行車及3C零配件領域,去年明安每股盈餘成長至4.2元,創下至少10年來的獲利新高紀錄,首季在營益率持續改善下,明安繳出每股1.52元的好成績,營運連續向上攀升,也是辛苦多年終於熬出頭。

所謂的「數十年磨一劍」,正是國內碳纖維廠的最佳寫照,因為產業太過封閉、也不夠大,因而被資本市場冷落了好久,但擁有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只要找到新的應用出海口,就會有不一樣的格局。

就像高球產業,這已經是相當成熟的行業,每年的成長性不高,但因為加入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拉高毛利率,加上幾次的產業上下循環,不敷生產成本廠商退出市場,產業已明顯寡占,國內高球製造龍頭廠復盛(6670)經過2、30年的經營,如今才能鞏固龍頭寶座。

復盛目前囊括全球高球製造市占逾4成,若論高階球頭製造,市占更高達5成以上,這樣的實力,已是同業難以望其項背的,過去4年,每年都獲利逾1個股本,配息亦穩定,但本益比則僅有15倍上下,近期自然也吸引偏好穩定產業的投資人,在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進駐。

同樣以現有的樹酯材料研發優勢,在近年跨入碳纖維發展的南寶,據了解,除了已與客戶進行電競筆電背蓋的測試、並可望再第3季取得訂單外,包括自行車座墊、安全帽甚至是汽車B柱,都已經送樣客戶認證中,公司樂觀預期,在未來2、3年,碳纖維營運有望開花結果,屆時的南寶,營運也將因碳纖維再造顛峰,值得投資人長線關注。

過去囿於量產技術的不夠成熟,碳纖維在很多應用領域僅能是紙上談兵,但隨著技術的演進,碳纖維材料轉換成營運實績,已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投資人可以好好審視這個產業的時候了。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