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低軌衛星兆元商機,補足光纖網路覆蓋率

產業評析   2019/07/08

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 1,開啟各國的太空競賽。根據衛星用途可以分為地面觀測衛星、通訊衛星、技術試驗衛星、科學衛星等,若依照距離地球高度可分為低軌道衛星(LEO)、中軌道衛星(MEO)與地球同步軌道(GEO)。目前全球仍有約40億人無法使用網路,占全球人口總數51%,苦於基礎建設不足、人民所得低且零散居住於鄉間地區,通訊商要將電纜或光纖鋪到當地的成本過高且維護不便,較難提供網路及通訊服務。

然而,因LEO衛星軌道距離地球較近,資料傳輸延遲性相較於MEO、GEO軌道來的短,以衛星營運商LEOSat所公告的資訊,若資料要從新加坡傳輸到英國倫敦,採用光纖網路的資料延遲時間為180毫秒,但採用LEOSat的LEO軌道衛星傳輸僅延遲120毫秒,相較於光纖網路更快,低傳輸延遲性的特性,可望運用於無人駕駛車、物聯網等需要即時資訊傳輸領域;因此,LEO可以補足光纖網路無法覆蓋之處。

近年來新興衛星運營商,如SpaceX、OneWeb、Telesat,計畫在未來幾年內大量發射衛星,向全球提供衛星通訊服務。其中,SpaceX已獲得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核准,發射低軌道衛星4425顆、超低軌道衛星7518顆,將在2027年以前完成部署;而獲得日本軟銀投資的OneWeb,也計畫在未來幾年發射2720顆衛星,並在2022年開始提供衛星通訊服務。除了上述3間廠商之外,Amazon、Facebook、Boeing也宣布將投入低軌道衛星營運。Amazon的衛星計畫Kuiper已取得美國政府許可,預計發射3236顆衛星。

此外,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The 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之《2018年衛星產業報告》顯示,全球太空及衛星產業收益在2017已達3480億美元,相較16年成長1%。其中,衛星服務所占比例最多,約36.9%,主要來自於一般消費型電視及通訊衛星、太空研究及地球觀察服務。其次為衛星地面設備業(34.4%),如衛星電視、廣播電臺之儀器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等等;非衛星產業(22.7%)、衛星製造業(4.4%)及發射產業(1.3%)。

過去衛星造價非常昂貴,幾乎是國家政府所能主導。如今隨著技術進步,近年來朝商業化發展,並開發出所謂的小型衛星,包括小型衛星、微型衛星(10~100公斤)、奈米衛星(1~10公斤),重量通常不超過500公斤,主要用途於地球觀測與氣象、科學研究與探索、通信、監視與安全、測繪與導航等,最終用戶於商業、軍事與政府單位。由於小型衛星可以改善太空可達性,並降低衛星發射的成本,因此,在改進性能之後,對此類的衛星需求逐漸增加。

根據ResearchAndMarkets市場報告分析,未來十年預估至少將推出約7000個小型衛星,到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580個小型衛星,到2027年平均每年增加820個,主要用於地球觀測、通信和數據收集服務的商業運營;其中,星群(Constellations)將占7000個小型衛星的82%。

台灣自1999年起啟動第1期太空計畫,日前升空的福衛7號,為第2期計畫代表。然而,過去福衛系列衛星問市,不少上市櫃公司均參與其中,如負責衛星結構體製造的漢翔(2634)、提供影像管理系統的凌群(2453)與航太特規PCB的精測(6150)等。此外,太空等級太陽能板、固態訊號發射器、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特殊結構材料、傳輸設備、氮化鎵(GaN)晶片等,台灣廠商也具備競爭優勢;相關業者可望在太空與衛星領域搶得先機。

從事衛星健康趨勢分析軟體及衛星影像資料處理軟體的研發的凌群,歷經福衛1號、2號、3號等衛星發射,參與衛星整合測試、操作系統開發,是太空中心倚重的合作對象。此外,今年初凌群與台達電(2308)及台灣高鐵(2633)合作,預計汰換使用10年以上的旅客系統軟硬體設施,新一代智慧型高鐵旅客資訊系統預計2021年上線,未來可完整顯示即將抵達的列車及下一班列車的車次編號、發車時間、停靠模式,以及該節車廂配置為對號座或自由座等資訊。

因導入大型專案,凌群前5月營收達19.53億元,年增17.5%,首季因毛利率提升,獲利創近5季新高,EPS達0.32元。4、5月營收合計已達10.04億元,超越上季,預估獲利可望同步走高,上半年EPS挑戰0.7元,超越去年全年EPS0.63元。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預估營運可望持續走高,全年EPS挑戰1.5元,改寫歷史新高。目前股價本益比不到10倍,且股價低於每股淨值17.6元。此外,近年來公司獲利穩定,且平均配發0.5~0.7元現金股息,股息配發率約8成。若以今年EPS預估值1.5元計算,明年可望配發1.2元現金股息,換算殖利率達8%,具備高殖利率優勢。

17年8月發射的福衛5號,是台灣首枚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其中,衛星本體、遙測酬載、科學酬載、CMOS感測器、及地面系統等關鍵元件,均由台灣本土自行研發。值得一提的是,這顆衛星能在距離地球表面720公里的高空拍攝影像,可拍到地表2公尺的影像,就好比站在101大樓的頂樓,可以看到墾丁南灣有人在戲水一樣的解析度。

在巨大照相機裡的關鍵零件,即是使用CMOS感測器,創下全球首例。過去國外這項裝置是採用CCD(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元件,而台灣業者自行研發的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感測元件,優點是重量較CCD輕,耗電量也較少。因此,國內CMOS大廠原相(3227)未來也可望搶食衛星商機。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