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經濟》劉憶如:紓困用的是下世代的錢

時報新聞   2020/04/24 07:41

【時報-台北電】各國政府針對肺炎疫情祭出的救市對策是動軋數千億或上兆元的財政政策和貨幣寬鬆。對此,香港北威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23日在北威論壇指出,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傷害可說前所未有,各國政府能做的事也不多了,因此大家都不計代價在紓困,「用的是下一世代的錢」。

 台新投顧總經理李鎮宇則統計,各國紓困金額合計已達8.5兆美元,相當是全球生產毛額(GDP)的10%,一下子放出這麼大的一筆錢,等於是大家一起發行10%的政府公債,把全世界資產一起膨漲一成,在疫情後需要有妥善方法回收,否則就成了下一波通膨的觸發點。

 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林建甫指出,台灣在這波疫情中受傷較輕,政府仍提出占GDP約5.5%的紓困經費,這數字低於美國的2.2兆美元(占GDP的10.27%),但是台灣和大陸外匯存底都持有極多的美國公債,美國如果財政破產、政府倒債,台灣也會直接受傷。

 劉憶如指出,各國政府在抗疫過程中,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振興計畫暨紓困方案是唯二的選擇,由於疫情引發的各項問題嚴峻,政府都是「先做再說」,逕行擴大財政支出,實際上許多政府已經負債、且口袋不是很深,一下子要發那麼多錢,必須擴大發債。疫後政府還錢的方法有兩個:一是對下一世代課稅,二是印鈔票還錢,也就是債務貨幣化,這些都是「債留子孫」。

 至於央行降息、貨幣寬鬆的部分,劉憶如指出,台灣央行第二季理事會是否再降息,有兩個觀察點,一是如果其他央行繼續降息,出現太大的息差,台灣就有必要再降息;二是現在起到6月底陸續公布的經濟數據是不是比想像更差。

 林建甫則認為,如果只看利率數字,台灣有降息的空間,歐美國家則已經沒有。但是央行還有其他作法,市場金融工具也很多,如債券發行、定向降準等,而且很多利率政策要搭配財政措施,目的是減低融借企業或個人的負擔。(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