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蘋果的投資啟示---地表上總市值最大的公司

產業評析   2015/03/16

蘋果(APL.US)即將於3月18日收盤後成為道瓊成分股,權值比重4.66%,為道瓊第六大權值股。蘋果加入道瓊成分股的重大意義,在於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結合創新、科技、時尚而成為無可取代的蘋果,在科技產品每個重大變革階段,都引領了世界潮流。蘋果的成功,不僅讓台灣相關供應鏈跟著成長,循著蘋果的腳步,也給了我們很多的投資啟示!

事實上,蘋果旗下產品每次推出的新應用,並不見得都是新技術,但更趨近人性的貼心設計,總讓人一試成主顧,也因此只要蘋果推新產品的消息傳出,總是引起全球關注。也由於果粉的死忠,讓蘋果可以採收費、封閉系統建立其王國,想分一杯羹的廠商,只能乖乖照蘋果訂的遊戲規則,回顧全球科技產品的發展歷程,唯一能夠如此成功的,就只有蘋果了。

隨著蘋果從PC到推出iPod再到iPhone,伴以筆電Mac Air越做越輕越薄,新的可攜式產品年年推出,幾乎樣樣產品都受歡迎且成為引領時尚的象徵,配合成功的行銷,加上賈伯斯雅痞的形象,銷售量一路長紅。再者,領先時代創新推出網路音樂付費的iTunes平台,軟硬體兩大營運重心同時替公司帶來豐碩的獲利,這點目前全球還沒有同業能做到。蘋果挾著創新、科技、時尚,以技術、行銷將產品直接殺入消費群,形象、獲利以及股價都成為全球科技大廠的翹楚。2月底股價創下分割後新高133.6美元,總市值7749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蘋果這次做出手表(Apple Watch)這類隨身產品,意味其他科技品牌大廠可能跟進。而未來蘋果更大雄心則在Apple TV,乃至於汽車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產品,讓人一天24小時都離不開蘋果產品。

創新歸創新,有創新還要有突出的獲利,才能造就今天總市值位居全球企業之冠的蘋果。

我們看蘋果獲利及營收的軌跡,在推出iPod後,從2004年開始大放異彩, iPod使得以往的MP3幾乎都被取代掉,蘋果營收從2004年的89億美元,到了2006年已達245.78億美元,3年之間營收成長約3倍;獲利也從幾千萬美元跳升至34.95億美元。

而2007年初推出劃時代的iPhone 1,手機撥號不是用按的,而是觸控,淘汰掉易利信等手機大廠,且隨著網路傳輸速度加快,推動智慧型手機的崛起,大大改變人類使用電子產品習慣,每年都推出新款的iPhone加新功能,也使得消費者無不期待蘋果推出更新的手機,配合iTunes收費發展,使得蘋果營收及獲利節節高升。

2011年賈伯斯過世,消費者捧場,當時推出4S具有SIRI功能,再創銷售奇蹟,也使得那一年蘋果營收衝上1565.08億美元,也賺進大筆鈔票。這時回首看看股價,早就從不到10美元大漲至2012年的天價705美元,當時市場流行傻瓜投資術:買進蘋果,隨時買、隨便買,不要賣!

接著市場出現三星這個強勁對手,加上中國手機的崛起,蘋果營運雖然進一步成長,但幅度不大,2013年當美股持續大漲時,蘋果股價相對弱勢,一度跌至385美元,幾乎腰斬。但蘋果加入大螢幕潮流,2014年底推出iPhone 6及6 Plus,銷售非常好,又走向另一個高峰,單季手機賣出超過7400萬支,而公布出來當季營收高達746億美元,比2009年全年營收還高,單季獲利180億美元,則創下有史以來掛牌公司單季最高獲利紀錄,成為地表上最會賺錢的上市公司,也將股價總市值推向7749億美元,高居全球之冠。

其實獲利成長與推升股價及總市值上升,是相輔相成的。當初美國亞馬遜公司開創線上圖書銷售新的經營模式,也是創新潮流,但苦無獲利,股價上漲到400美元之上,要再漲空間就有限。全球總市值排名前五名的谷歌,雖然有全球市占率最高的手機操作平台Android,不過不收費,對公司獲利幫助不是很大,若期盼總市值要追過蘋果,還是得有更好的獲利模式。

蘋果目前帳面上現金高達1780億美元,還在持續增加中。這個數字是多少?全球最大的手機銷售及製造廠三星,總市值也才1800億美元;「台灣之光」台積電儘管總市值一度達4兆台幣,但折算下來也不過1218億美元。

蘋果軟硬體通吃,接下來推出的Apple Pay系統若能像Visa、Mastercard普及,又將開闢另一種獲利來源。據了解,美國政府已計畫採用Apple Pay。在新產品電視及汽車還未登場前,Apple Pay、iTunes、iPhone將共同撐起蘋果的獲利,當然其中手機占該公司營收超過70%、獲利超過80%,還是亮點所在。

台灣要出現類似蘋果這種「地表怪物」,應該沒有機會,除了技術不夠外,包括人口市場、研發資金、創新能力都不太可能複製蘋果。論品牌,最有名的HTC、華碩及宏碁現在如何呢?就投資角度來看,品牌不是台灣的強項,但是精密的代工或利基型的產業才是台灣的天下。

站在巨人的肩膀跟著成長,也是一種選項。雖然蘋果未來是否還能像過去15年一樣跳躍式增長,仍待觀察。但是以蘋果所擁有的資金、技術等資源,總市值上看1兆美元,不能說達不到,台灣與蘋果密切配合的公司業績還是有成長空間,可以注意。包括鴻海(2317)、大立光(3008)、F─臻鼎(4958)、可成(2474)、新普(6121)、台積電(2330)、日月光(2311)等,這些公司是屬於近6年獲利都有一定水準且有穩定配息。很巧的,最近一期《巴隆周刊》指出,大部分亞股的投資報酬如以美元計算,表現將相對較遜,但卻有一個例外,就是亞洲出口業受益於美國需求增加,且出口收入又是美元,因此在匯率上享受「自然避險」的好處。特別是蘋果公司的供應鏈,包括台積電、鴻海及大立光等,有機會補漲。

再來就是中小型業績成長股,尤其是隱形冠軍尤佳,例如胡連(6279)、瑞穎(8083)、鐿鈦(4163)、豐泰(9910)、伸興(1558)、鑫永銓(2114)等。

此外,蘋果最強的就是B2C,台灣的強項則在B2B,其中工業電腦最值得注意,像研華(2395)在全球工業電腦占有顯著地位,在智慧城市潮流中,亦有相當優勢,近5年EPS都在5-8元之間,也有穩定配息。台達電(2308)除了在綠能部分積極運作,在CNC解決方案也搶攻假牙醫材、汽車CNC機台及自動化商機,並提供控制器、伺服驅動器到主軸馬達,提供全機系統的公司,搶攻汽車、模具及機械等加工行業,獲利也逐年成長,EPS從2011年的4.57元,一路成長至去年的8.49元左右,配息也從3.495提高至去年的6元,這些公司都值得長期追蹤。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