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量子點電視有噱頭,刺激另一波高色飽換機潮

產業評析   2015/03/23

大尺寸電視技術競技,色彩飽和度高的面板成了另一個新戰場,量子點、彩色濾光片解決方案各有擁護者。

即將進入每年TV新機發表的旺季,可以預見得到大尺寸、4K2K、曲面等依然是熱騰騰的話題,而友達(2409)的TV產品線,射出了量子點(Quantum Dot)這一箭!量子點能否為2010年LED取代CCFL(冷陰極燈管)、2014年4K2K取代FHD(高畫質)之後,刺激出另一波高色彩飽和TV換機潮?

量子點主要用於提高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美國國家電視系統委員協會)所制定LCD TV色彩再現的標準,色彩的表現由紅色(Red)、綠色(Green)、藍色(Blue)三原色所組成RGB,目前市面上LCD TV利用背光模組作為白光的發光源所在,呈現原理藍色LED晶片,加上黃色螢光粉,混合出白光,此技術架構缺點,紅光不足導致色偏,LCD TV在NTSC標準中最高僅72%。

OLED TV出現,把色彩飽和度拉高到100%,甚至達到120%,為了與OLED TV抗衡,面板廠透過以下方法,拉高LCD面板色彩飽和度:一、不加黃色螢光粉,而是改以紅、綠兩色螢光粉發光模式代替,問題在於成本過高;其二,增加彩色濾光片的厚度,但背光源、耗電、成本都會同步提高;三、採用量子點技術,以奈米化合物材料來調整顯色效果,化合物製程難度高良率低。

量子點屬於提高面板色彩飽和度的一種,並非新技術,2013年索尼曾經發表一款4K量子點電視,到了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三星、LG、TCL、海信等品牌廠聯袂在50吋大尺寸TV,打出量子點功能,意味著量子點量產技術更加成熟化。

量子點主要整合在LED背光模組上面,技術可分為三種:一、藍色LED晶片的黃色螢光粉,由奈米處理後量子點的化合物取代,這種方式因良率不佳,幾乎無廠商採用;二、在背光源、面板之間(On-Edge),放上經過真空處理裝有量子點真空玻璃燈管,此種技術主要供應商為美國QD Vision;三、平面薄膜式,把量子點材料塗佈在光學膜上,就是「QD+DEF」,又稱QDEF(Quantum Dot Enhancement Film;量子點增亮光學膜),此技術主要供應為3M、Nanosys,惟上述製程材料都有牽涉到鉻。此外,陶氏化學(Dow Chemical)與韓國三星、LG品牌廠合作開發無鉻量子點光學膜。

Witsview分析師范博毓指出,量子點牽涉到化合物製程,開發時間長、良率拉升不易,生產成本昂貴,不論是化合物整合到LED背光源,或以光學膜方式呈現,成本依然偏高,一小瓶化合物價格動輒上萬美元,若是55吋量子點光學膜約200美元,遠高於90-100美元背光組成本,量子點LCD模組價格高出一般模組三成,習慣LCD TV平價化消費者,是否願意付出較高的成本,去購買高色彩飽和度附加價值的電視,有待觀察。

有別於其他面板廠力拱量子點技術,群創以LED加背光板、彩色濾光片的解決方案,來發展高色彩飽和度TV面板,該解決方案已有了量產成果,去年底占出貨比重約3%以下,而今年第一季出比重將來到一成左右。

友達向來強調技術附加價值,量子點技術發展是與QD Vision合作,65吋ALCD TV面板,75吋、85吋UHD 4K曲面TV面板整合量子點廣色域技術,宣布下半年量產。

LCD TV市場成熟化,TV品牌廠、面板廠透過功能性提升,以提高面板平均單價、整機售價,而高色彩飽和度TV面板屬於提高價格一環,而量子點生產成本高於一般LCD,卻低於OLED TV,色彩飽和度可以達到100%以上,自然而然,品牌廠、面板製造廠會押寶它,成為55吋以上大尺寸電視,下個階段標準規格。

根據市調機構的預估,今年量子點TV出貨約130萬~200萬台之間,相較2.2億LCD TV市場,滲透率頂多1%。范博毓說,消費者講究性價比,是否願意多付2~3成的錢去買同尺寸量子點TV,消費端的接受度,成為出貨量成長的關鍵,量子點TV要複製當年LED TV滲透率,在短短2、3年快速拉升到100%,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大尺寸TV市場中,4K規格誘因,比NTSC色彩飽和度提高來得重要!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