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高球列入奧運競賽項目,球頭族群否極泰來嗎?

產業評析   2015/04/07

2016年高爾夫球確定列入奧運競賽項目,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就被打趴的高球產業,能否有機會在歷經六年餘的低迷後,重振產業雄風,吸引市場關注。惟短期而言,國內的高球相關廠商獲利結構仍有漫長的調整空間,要談長期投資,恐怕仍有很大的風險。

全球高球產業一直以來就不是高成長產業,每年若能維持4-6%的穩定成長已是了不起,金融海嘯後,這樣的成長力道更是低於平均水平。

業者指出,金融海嘯後消失的高球運動人口一直未回來,加上近年3C產品的快速崛起,美國年輕高球人口持續流失,高球用品需求萎縮,導致近年全球主要高球品牌庫存一直居高不下,不僅全球主要高爾夫球品牌廠如Taylor Made及Callway(ELY.US),營運載浮載沈,國內的高球代工廠營運也跟著黯淡無光。

產能龐大的大廠如大田(8924)及明安(8938),這二年在品牌大廠訂單委外有限下,營運苦不堪言,僅有小廠如鉅明(8928),因取得Taylor Made高單價的客製化訂單,帶動營運去年營運大幅翻轉,不僅傲視同業,並繳出每股4.25元的好成績。

成立至今已逾40年的鉅明,股本及營業額均不及大廠明安及大田的一半,但不同於明安及大田生產基地外移至中國及越南,鉅明反向在2013年將中國廣東廠關閉,並將生產全部移回台灣製造,生產效率反而有效提升,加上Taylor Made小量客製化訂單挹注,在全球高球產業景氣不振情況下,鉅明營運反而走出一條生路。

然而,同樣的營運模式,卻不見得能適用在大廠明安及大田身上,業者私底下直言,台灣生產基地招工不易,對於大田、明安這種已具大量生產能力的廠商來說,一旦接單旺季來臨,即會面臨勞工短缺的問題,再者,整個高球產業需求萎縮,小量的訂單也無法有效拉升大廠的產能利用率,鉅明的突圍,僅能是這個產業中的一個特例。

事實上,高球產業的淡旺季相當明顯,一般而言,第一季及第四季是營運旺季,只要品牌大廠訂單一委外,在這二個季度球桿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可以一下子從不到五成拉升至滿載,然一旦第二季及第三季的淡季來臨,產能利用率也毫不留情地一口氣跌落至五成以下,營運極度波動,就連小廠鉅明近年即便有訂單支撐,也很難逃離這個產業的惡性迴圈,更何況鉅明高達九成的營收都來自於美商Taylor Made,客戶訂單的集中度相當高,仍會是其今年營運的最大風險。

高球桿及高爾夫球產業,不僅是一個進入技術門檻很高的產業,更是一個資本密集、勞力密集的產業,然而,市場需求萎縮的景況下,原本是一個技術含金量不小的產業,這幾年毛利率卻一路下滑至不到2位數的水準,大田及明安雖然都將生產基地外移至人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及越南市場,但在高球品牌大廠持續去化庫存、且美國、中國高球人口回升有限下,今年毛利率及營益率的提振預料仍相當有限。

明安直言,目前的訂單能見度仍很低,業者並沒有明顯感受到高球入奧的效應,今年全年來看,營運預估仍僅能和去年持平,不過,為了弭平產業的淡旺季落差,公司積極尋找新的產品應用已多年,預估最快在今年底會有成效,屆時營運或許才有機會時來運轉。

至於大田,則多角化生產碳纖維自行車,不僅自創品牌Volando,並已取得義大利及日本大廠訂單,但今年營運能否就此趨於穩定,也仍需中、長期觀察。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