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大娛樂時代的好資產---網路東西軍衝流量、搶IP

產業評析   2015/07/27

大企業追求成長的過程,依靠的往往是資本手段。回顧美國與中國網路強權的發展史,可以發現「併購行為」經常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成就了他們在網路世界的各個領域成為一方之霸。舉例來說,Google、百度都靠搜尋引擎起家,阿里巴巴的主體是電商,騰訊的優勢來自即時通訊業務,這些大企業都依賴不斷的併購發展壯大,在各自的領域擁有龐大而穩定的用戶基礎和流量。演變至今,這些網路強權的優勢難以動搖,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依靠併購輕易地擊敗對手。

網路強權林立、大者恆大的趨勢底定,大企業的併購行為仍然不斷發生,只是收購對象可能不限於是一家公司,它很可能只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或是一個IP(知識產權或版權)。就傳統的理解,IP是一個好故事、好劇本或是一首經典流行金曲。然而,在網路世界裡,娛樂變得多樣化且唾手可得,IP的形象十分多元且形式不拘,定義變得更廣,它可以是虛擬角色或真實人物,可以是經典文學作品或通俗的綜藝節目,甚至成為熱門品牌、活招牌或註冊商標。

IP在概念上像是麵粉與麵包的關係,例如我們熟知的運動品牌Nike,長期以籃球大帝麥克喬丹作為號召;剛剛拿下今年NBA總冠軍的金州勇士隊,裡頭的當家球星Stephen Curry已經成為Under Armour旗下最重要的IP和活招牌。以IP作為核心資產和最主要商業價值的企業,多半來頭不小,最經典的例子是迪士尼,從可愛的卡通人物到知名的動漫英雄,任何IP在迪士尼手裡都可能變成閃閃發光的金礦。

然而在多媒體串流的時代,一個好IP也可能十分不起眼。比方說,三年前由中國央視製播的《舌尖上的中國》,只是一部宣揚中國美食文化的紀錄片,節目開播卻引起意料之外的迴響。

《舌尖上的中國》以「故事+美食」為主要內容,取材自中國各地,2012年節目開播後創下超高收視率。到了去年《舌尖上的中國2》開播,各家視頻網站、電商平台、入口網站、社群網站都買了版權,節目開播立刻演變成一場搶流量大戰。

以網路營銷的觀點來看,《舌尖上的中國2》成績斐然,它在各大熱門視頻網站的點播量達數百萬次,在各個入口網站的熱門搜索榜中名列前茅,節目中介紹的食物在電商平台銷售一空,官方App安裝量超過兩百萬次,官方微博點擊量、流量大增。由此我們不難理解IP資源在網路世界的地位,以及中國影視市場為何出現爭搶熱門IP的現象。

事實上,爭搶熱門IP的現象不只在影視產業,IP對於遊戲、文學、音樂、運動產業同樣影響深遠,來自各領域的熱門IP都可能成為多媒體時代的經典素材。對大型網路平台來說,線上視頻、線上音樂、手機遊戲都是創造流量的主要來源,而騰訊建立「泛娛樂戰略」並且將IP視為戰略核心,阿里巴巴積極整合電影工業生態鏈,都說明IP是吸引流量的利器。

網路時代的娛樂產業和過去明顯不同,強調個人化、個性化,許多網路企業抓緊這個大趨勢崛起,例如Facebook開啟個人化網路的新時代,Netflex靠大數據將線上租片業務做得有聲有色,Google旗下You Tube像是線上視頻與線上音樂的綜合體,也成功創造新的商業模式,3家公司業務的推動靠的是流量和點擊率增加。

快速變遷的網路時代,給予業者新的機會,也對整個生態帶來新的擠壓,大企業不斷收購好資產,成為網路娛樂化時代的一大特色。國內以併購見長的樂陞科技(3662)董事長許金龍甚至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娛樂產業不是併購別人,就是等著被併購,併購是追求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大企業不斷收購IP、衝流量的結果,使各種收購行為不斷發生,並且間接促成娛樂產業大整合。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