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如果「電腦電動車」是真的…

產業評析   2015/08/17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OECD於2014年10月出版的能源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一二年能源使用CO2排放總量為2.57億公噸,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81%,全球排名第24位;而每人平均排放量為10.95公噸,全球排名第20(亞洲排名第11),當中以工業占排放總量的49%為最,而運輸的14.1%則高居第二大,顯然交通運輸類的排放比率需要大幅降低,而電動車會是台灣科技島之後的另一條路。

如果說電動車是運輸減排的最佳解決方案,那麼全球發展電動車的速度應該要更快,無奈在電池系統、熱能轉換等技術及安全性問題紛擾下,一直為車廠所詬病,也是亟待突破的關鍵環節;而市場的需求與趨勢,則早已創造美國Tesla(TSLA;US特斯拉)的股價一飛衝天,至今股價仍維持在高檔區約268美元附近,連帶台灣相關供應鏈包括F-貿聯(3665)、和大(1536)、世德(2066)及健和興(3003)等,也一度因為Tesla而大漲。

然而台灣要發展電動車,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電池、關鍵零組件、法規、制度、供應鏈…等,都有需要突破的瓶頸,過去台灣有相當多的集團企業積極努力開發汽車電池、規避磷酸鋰鐵電池專利、電池芯產能來源…,但多數鎩羽而歸,裕隆集團至今也僅開發出油電混合車,並沒有純然的電動車,這些開發電動車的難關,關關難過。

然而,台灣有一家公司─昶洧(4529),號稱已經製作出一部電動車,並將在今年9月法蘭克福車展中展出原型車,「要跳脫傳統思維,才能創新!」昶洧董事長沈瑋如是說。他以有四個輪子的電腦為主軸設計出這部名為「Thunder Power」的電動車。

前面所有提出的電動車開發疑慮,全都被沈瑋「打槍」,他說,如果不能跳脫傳統汽車的思維,那麼永遠開發不出新的東西,他以「禪宗」舉例,「禪是個意識形態,沒有邊界,有界限的東西就不會成功,自我設限就不會成功,沒有框架,就能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突破傳統、新的結構就出現,再一一突破技術瓶頸,一步會跑的電腦電動車就出來了」。

看似簡單,沈瑋將這部會動的電腦,提出三大獨家技術特點一一突破舊有汽車的傳統思維,第一就是創新車身平台系統;他說傳統汽車因為有引擎,就會有齒輪箱與油箱等設計,為了屈就這些關鍵零組件設計,工程設計就會複雜化,打開引擎蓋一堆線、一堆皮帶;而電動車就簡單多了,動能關鍵是電池,甚麼電池專利都沒有必要,採用歷史最悠久的18650圓柱型電池,最多可串聯7千顆電池,關鍵技術在可同時控制這7千顆電池芯,單次充電可行駛6百公里以上(台灣高速公路全長才373.2公里),且30分鐘內即可充電四○%,這是電池管理系統。

前述車身平台設計模組化的觀念,「就是壽司概念」,沈瑋舉例,底盤平台就跟飯一樣,只需改變上頭的配料,就能開發出不同的新型車體,滿足市場不同的車型需求;且車底盤採用鋁合金(更輕)而非鋼材,目的是可提升電動車的續航力,也節省成本。

最重要的電池熱能管理系統,是連特斯拉都無法突破的重要環節,而昶洧研發出獨家主動式電池芯冷卻技術,可降低熱崩潰風險並可優化電池效率,經過測試結果能在正負五○度的情況下繼續行駛。

當然打造這樣一部智慧電動車,設計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沈瑋說,目前昶洧將設計中心設置在義大利米蘭,並延攬曾任德國Porsche首席工程師、法國Bugatti技術總監及英國Lotus技術總監的Dr. Peter Tutzer擔任技術長;以及曾在德國與英國的FORD有30年以上的汽車生產及管理經驗的MR. Franz Schulte擔任生產長,為公司設計沖壓成型、自動化組裝與品質控管等流程控制技術;此外,亦配合國內具有長期工廠管理經驗的葉炳森擔任營運長,期望能一舉在9月車展中打響「Thunder Power」的知名度。

目前整車設計階段已大致完成,正邁向下一階段整車開發階段,至於其他重要零組件,昶洧已與歐洲Zagato、BOSCH、Dallara、CSI等名車設計工程公司,共同進行技術開發。以確定有Zagato負責昶洧電動車造型設計及擬具整車開發計畫評估報告,Dallara負責創新底盤開發,Bosch負責汽車電子及電器,CSI則負責汽車車身架構、內裝及外裝部分。

因為這部電動車的訊息,經濟部工業局技術推動處評估報告中心,曾派出三位汽車相關、電機及軟體相關博士拜訪過昶洧,當中的機電博士鄭明傑就說,「如果以昶洧簡報中說明的電動車關鍵技術製法,真正落實到完成整車安裝,且進行試駕成功的話,那麼,他就真的做出來了。」

昶洧回應,9月份參展的原型電動概念車除電池外,所有車裝體應有的軟、硬體設備、零組件等都會齊全參展,2016年初將會試駕,目的地選擇在歐洲,可能是西班牙或義大利,之後還會有一連串的認證、製造、出貨…。預計2017年在歐洲小批量生產,5年內挑戰10萬輛規模,當然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驗證。

不過,鄭明傑也明白指出,儘管真的完成組裝成車,昶洧的電動車推動還是有阻力的,譬如現有的車廠、集團…等,除非昶洧擁有龐大的資金,一條龍式的生產或其他模式,否則還是需要時間。至於台灣市場,確實南北總長不過400多公里,如果昶洧的電動車充電一次就可以行駛600公里的話,再加上如能有政策的配合推行,那麼這部電動車就真的會顛覆原有的汽車產業,而台灣繼科技島之後,能否在其他產業再創奇蹟?電動車王國可以期待。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