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國際產業》美國制裁中芯國際 將重創中國發展自主能力計畫

時報新聞   2020/09/28 16:08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據報導,美國政府已經對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實施出口限制措施,供應商必須先取得出口許可,才能向中芯國際出售某些設備,此舉將威脅北京當局在關鍵科技領域提升自主能力的計畫。

 媒體報導,根據美國商務部發函給各公司的公文,某些中芯國際的設備供應商將必須申請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宣稱出售給中芯國際的設備可能會被轉移到「軍事最終用途」,這是「無法接受的風險」。

 美國此舉恐將打擊中國促進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計畫核心。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中國已經加速推展這項計畫。專家提出警告表示,中芯國際被視為是中國這個鴻圖大計的關鍵部分,美國商務部的制裁,可能會使中芯國際的發展延後數年之久。

 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David Roche周一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此舉正好擊中中國在科技上發展自主能力的核心。

 目前美國商務部尚未對此事發表評論。中芯國際稍早前表示並未收到官方消息,並重申該公司與中國軍方沒有關係,也沒有為任何軍事最終用戶或最終用途製造產品。周一中芯國際股票在上海股市下跌逾6%,在香港股市跌逾5%。

 半導體是整個消費電子產品的關鍵組件,其供應鏈極為複雜,不僅涉及晶片製造公司,亦牽涉晶片設計公司與半導體製造設備公司。目前半導體產業由美國、歐洲與其他亞洲公司佔有主導地位,例如,台積電與三星電子是中芯國際的直接競爭對手,且擁有非常先進的製程技術。

 在製造設備方面,要屬荷蘭的艾司摩爾公司(ASML)最為關鍵。該公司生產採用所謂極紫外光(EUV)技術的設備,是台積電與三星在製造最先進晶片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今年稍早前媒體報導,美國已經向荷蘭政府施壓,要求停止向中芯國際出售艾司摩爾的設備。最終那批機器並未運抵中國,這也凸顯出中國對外國設備的依賴。

 幾乎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公司能填補這個因中芯遭切斷這些設備供應所留下的缺口。在美國國防部宣布正考慮對中芯國際實施出口限制後,Morningstar Equity Research曾出具報告指出,「我們認為中芯國際與其他中國晶圓代工廠的擴展與節點(Node)發展,一旦遭到禁止,將無可避免地在未來三年內陷入困境」,報告亦指出,「半導體設備不可能在10年內完全本土化。」

 美國的制裁行動不僅將打擊中國的晶片產業,也可能影響其他中國公司,尤其是華為。今年稍早美國修訂一項規範,要求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製造商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才能供應半導體給華為。該協議已於9月15日生效,使華為面臨台積電切斷晶片供應的困境。華為能填補這個缺口的選擇微乎其微,中芯自然成為替代選項,但問題就在於中芯無法大規模生產華為手機所需要的尖端晶片,目前台積電與三星是此類晶片唯二的供應商。

 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David Roche表示,中國可能進行報復。他提出警告表示:「在中國所有此領域的美國公司都可能成為報復目標,但我也認為中國不會想破壞自己的經濟」。「雖然這個打擊可能是較有分寸的,但我認為它仍會發生,只不過可能不是災難性的,儘管如此,隨著這場冷戰中的緊張局勢持續加劇,另一個動作之後,就會有其他的動作出現」。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