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電池材料,下個戰略物資,台廠盼到電動車成長的出海口

產業評析   2021/10/25

電動車的加速推進,應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另一重大產業亮點,原先市場預估,內燃車需求應是慢慢下降,電動車的滲透率亦是緩步前進,然日本矽晶圓大廠Sumco日前發表預測,預估2040年內燃車將完全消失,電動車加速滲透,已是趨勢確立,連帶滾動電動車供應鏈商機。

毋庸置疑的,電動車整車成本中,以電池模組的比重最高,占比高達35到45%。再仔細拆解電池結構,電池芯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正極與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及罐體等4部分;其中,原材料占全部製造成本的6成以上,而正、負極材料及隔離膜就占原材料的5成以上,整個電池模組環節中,最上游的正負極材料商機最大、毛利率也最高,但技術進入障礙也最高。

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加速提升,雖令市場振奮,但全球研調機構預測,全球電池供給最快將於2025年用罄,電池原材料勢必成為未來大廠推進電動車的重中之重,也定是兵家必爭。

國內目前除了能供應罐體及少部分的電極材料與隔離膜外,大部分電池芯的原材料仍需仰賴日韓進口,由於技術難度高,國內也僅少數業者投入材料開發,其中,攸關電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的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化學性能的關鍵因素,占電池材料的成本比重高達3到4成,但台灣在正極材料的自主供應比重低於3成,負極材料的供應比重也僅15%,自主供應比重都偏低。

自主供應低,一來是願意及能夠投入的業者少,2來是材料產業都是10年、20年磨一劍的產業,研發耗時,且回收期長,加上國內出海口小,都是過去幾年國內電池原材料產業熬得辛苦的原因。

也因此,國內跨足電池原材料的廠商,幾根手指頭數得出來,正極材料耕耘較久的廠家有康普(4739)、美琪瑪(4721)、長園科(8038)、立凱KY(5227)及由導電漿領域轉跨入的碩禾(3691);負極材料廠則有中碳(1723)、榮炭(6555);電解液添加劑廠則有聚和(6509),這些鴨子划水多年的原材料廠,勢必在電動車加速滲透下受益。

鴻海領軍,揪台廠供應鏈在電動車製造打群架,電動車心臟的電池領域,自然是布局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正極材料廠康普及美琪瑪率先入列MIH供應名單中,到今年7月,鴻海入主負極材料廠榮炭,再到9月底,鴻海邀請中碳簽署材料開發合作備忘錄,攜手碩禾、榮炭投入固態鋰電池開發,國內電動車電池生態系至此成軍,最強的電池材料國家隊也正式成形,未來借助鴻海的電動車平台,苦蹲寒窯許久的電池材料廠,將可望進一步擴大產品出海口,逐步迎來營運的翻轉。

在正極材料耕耘許久的美琪瑪及康普,早就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概念股的一員,兩家公司都已向日本松下(Panasonic)穩定供貨許久,技術已獲得國際電動車廠的認可。

最新的利多消息是,由於全球電動車電池需求殷切,各國政府、車廠為鞏固電池原材料,已展開全球搶料大作戰,包括歐美政府、日韓客戶都已找上康普及美琪瑪洽談海外設廠合作,未來並有加速往海外擴張的計畫,兩家正極材料廠,在沉寂多時後,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加速展翅高飛。

看好電池材料的龐大需求,早在2年前康普子公司天弘就已經展開相關鈷系化學品的擴廠工作,今年更加速拓展硫酸鎳的產能,目前康普在電動車材料占整體營收約6成,是國內純度最高的電動車正極材料廠,拜需求穩定成長之賜,上半年獲利重回成長軌道,每股盈餘已達2.04元,9月營收並寫下歷史新高,第3季新產能開出後更添營運助力,法人預估,康普今年每股盈餘將重新站回4元以上,重啟成長動能。

PTA氧化觸媒大廠美琪瑪,則是從石化廠跨入電動車正極材料,一步一腳印耕耘十多年,在電池材料的營收占比超過5成,美琪瑪今年雖沒有擴產計畫,但透過去瓶頸方式增加電池材料產能,其第3季營收較第2季出現68%的季增長,下半年營運動能快速轉動,亦值得留意。

碩禾及榮炭算是電池材料的後起之秀;榮炭與中碳則是國內「唯二」負極材料廠,2009年成軍的榮炭,集結台大材料本科頂尖人才,鴨子划水多年,直至2018年在太陽能導電漿大廠碩禾慧眼識英雄下入股投資,得以持續在電池材料領域耕耘,營運至今雖然載浮載沉,今年鴻海注資後,與碩禾旗下的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廠芯和形成上下游合作,長期營運漸入佳境應也指日可待。

從太陽能導電漿領域轉型至電池材料,碩禾的這一步棋也布了十多年,自2009年投入鋰電池正極材料並成立磷酸鐵鋰公司芯和,到今年才有望進入接單量產階段,主要供應大陸電動巴士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市場,至於負極材料,碩和內部原有一組團隊負責,目前仍未量產,鴻海注資後,碩禾的負極材料能否加速量產線的建置,亦值得拭目以待。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