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外資待第3季明朗後進場,外資大賣,大股東、壽險抄底後的下一步

產業評析   2020/05/25

全球經濟逐漸解封,然國際資金撤退亞股市場動作不停歇,據統計,今年外資在整個新興亞股累計已賣超逾570億美元,其中,台股賣超達204.74億美元,高居亞股之冠,外資賣不停,背後考量因素並不單純,6月中以後各行各業訂單能見度低,輔以美中貿易戰再度升級為科技戰,下半年營運能見度普遍低下,外資回籠台股,仍需要一段時日!

「下半年不確定因素很多,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在經濟解封持續受到控制外,美中政治角力及潛在的地緣政治問題,都讓下半年半導體的能見度及可預期性變得很低」,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在5月18日的法說會上直言,今年車市及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都非常差,對整體半導體衝擊影響相當大。

徐秀蘭說,上半年半導體狀況很好,是因為客戶都在建立安全庫存,但近期美國加大對中國半導體廠的控制,將自6月底生效,對下半年半導體產業影響的深度及長度都不好預估,下半年的發展仍難預料!

環球晶是全球第3大、國內第一大的半導體矽晶圓廠,判斷下半年半導體景氣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環球晶原寄望今年可望在5G、AIoT、電動車的帶動下重啟成長,但客戶端拉貨開始轉趨謹慎,也讓環球晶對下半年營運轉向保守。徐秀蘭認為,要等看到需求最差的車用市場回溫,才可以確定半導體產業景氣真正落底回春,現在看來訊號並不明確。

輔以美國商務部升級對華為的禁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出現大地震,從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再到野村等外資券商,均以前景展望保守、評價已過度擴張為由,對台積電(2330)、穩懋(3105)等半導體台廠投資轉為保守。

而事實上,各行各業的龍頭公司,對6月中、甚至是第3季的訂單能見度也都持保守的看法。全球鞋膠市占過半、營業項目擴及各行各業的南寶(4766)估算,第2季營收年衰退幅度可能在2成上下,恐回到近十季以來的新低;製鞋龍頭廠寶成(9904)受到消費者對運動鞋需求急降影響,6月底將啟動無薪假;紡織龍頭廠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也坦言,現階段客戶相當保守,幾乎是沒有能見度可言。

產業龍頭老大一句句保守的前景看法,和近期全球股市的V型強彈不成對比,大家都好奇,全球機構經理人拉高現金比重的狀況下,支撐全球股市強彈的推手究竟從何而來?

美銀美林證券最新牛熊指標顯示,全球股市經過這波急彈後,指數雖已從極端恐慌的零攀升到5月14日的39左右,但整體投資情緒仍處於害怕投資的氛圍中,這從近期全球共同基金資金持續流出可窺見一二。

但有許多流入股市的資金數據是一般投資人看不到的,如大股東對自家公司的回補,及全球退休及壽險資金的進場抄底,應是推升美股波段強勁上漲的主因,如同台股在3月下旬的低點,台股多達200餘家公司齊力實施庫藏股的情況雷同。

大股東或退休基金、壽險基金回補,對股市都是更為長期且穩定的資金動能,一旦進場就不容易撤出,也因此,即便全球共同基金一路資金淨流出,但股市仍是驚驚漲。

不過,自第2季末開始,各行各業基本面能見度過低,多少仍會為短線已大幅反彈的股市帶來修正整理的壓力,今年以來,外資已賣超台股逾6300億元,金額看起來很多,但就外資持有台股市值仍逾4成、並處於歷史高檔水準來看,外資持有台股市值比率並沒有修正太多,台股尚能撐在萬點之上,外資扮演的角色仍不容忽視,後續若外資因基本面因素持續流出,那麼,台股是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拉回的。

事實上,就評價面來看,野村證券直言,自去年初以來,台股已優於整體亞洲股市表現2成,但台股的基本面,卻是高度仰賴全球外銷需求的,野村認為,目前台股的評價已有過度擴張之嫌,建議未來一段時間,應避開智慧手機供應鏈股,包括蘋果及華為手機供應鏈都是,對於在美中科技戰中具關鍵角色的台積電(2330),野村也建議未來一段時間中立看待。

當然,台股能相對優於其他股市表現,很大的利多也來自於過去長期滯留海外資金的回流,但外資提醒,全球負利率的環境下,台股的高現金殖利率雖然吸引人,但資金積極湧入的同時,投資人可能也忽略了企業獲利數據恐大幅令人失望的潛在衝擊,建議在未來一段時間,對於台股,特別是科技股的投資,應該謹慎些,至少該等到第3季外部環境更為明朗後,再進場投資不遲。

惟另個角度來看,資金的發展總是高度浮動的,若未來一段時間多數外資已高度反映並消化基本面利空後,且連續停止撤出新興市場並回籠大買台股的話,基本上也可確認,全球資金對經濟面預期的最壞調整已結束,全球股市並將重啟一段前所未有的資金大行情。

畢竟,拉長來看,全球央行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加大貨幣寬鬆力道,資金充沛的環境下,市場普遍認同,最快第4季、最慢明年第一季開始,全球經濟相較於今年,可望迎來極高幅度的增長,全球股市最終重啟多頭幾乎是共識,接下來一段時間,全球股市若有顛簸,反而是買進的良機,今年延遲發展的科技股題材,包括5G、邊緣運算、AIoT及工業4.0等都將加速,科技產業的重新復甦將值得高度期待。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