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分析:正德上半年EPS 0.9元,7月營收雙增,9月將有新船加入挹注營運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散裝航商正德(2641)公告7月營收為1.47億元,年增率28.45%,月增率12.57%。今年1-7月累計營收為9.31億元,年增率31.76%。而正德也公布第二季單季合併營收3.94億元,季成長1%,年增17.56%,營業毛利1.83億元,年增29%,稅後淨利1.17億元,季衰退23.54%,每股盈餘(EPS)0.39元;第二季稅後淨利較第一季減少,主要是因船舶美金借款動撥而增加利息支出、增加未分配盈餘稅及第一季認列保險理賠收入所致。
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7.84億元,年增32.4%,營業毛利3.66億元,年增42.64%,稅後淨利2.7億元,年增148.97%,每股盈餘(EPS)0.9元。隨著今年9月及明(2025)年各季預計各1艘節能減碳新船交付加入營運,業績及獲利將逐季成長。
正德表示,今年上半年度獲利為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係因2021年訂購的6艘新造船舶已陸續接船5船加入營運,船舶美金借款因動撥而增加利息支出及減少估列營所稅,使2024年上半年度業績與2023年同期相比大幅突飛猛進。
船隊方面,正德於2021年訂購6艘4萬噸輕便型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貨輪(Handy/40,000 DWT),截至2024年上半年度已陸續接船5船加入營運認列收入,9月尚有1艘由日本名村造船株式會社所建造環保節能新船投入營運,6艘新造船皆已與租家簽訂3-5年穩定租約,平均毛利率可達45%以上,正德於今年4月董事會決議再訂造4艘6.35萬噸輕便極限型(Supramax)散裝船,以滿足EEDI PHASE III和國際海事組織(IMO)對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第三級要求,此為大陸造船廠透過重新安排塢位,挪出來的造船空檔,在全球多數造船廠2027年才有空檔的情況下,明年就能開始交船,且已原則洽妥香港與新加坡租家長期租約。截至目前為止,正德船隊達到18艘,透過計劃性建造環保節能船隊及持續汰舊換新,強化船舶航行全球的航線的執行能力,堅持以高技術、高效能、高產值的航運服務來提升競爭優勢。
「國際海事組織」(IMO)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措施,明確要求2030年船舶使用的能源至少5%近零,2050年從原本碳排減50%目標,改為更為嚴格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Net-zero GHG emissions),意味著航商營運成本將大幅拉高,加上船舶效能指數(EEXI)及營運碳強度指標(CII)及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等環保法規上路促使航商放慢船速。另對船舶的船齡要求提高,導致對運力佈局的要求提高。港口對船舶的各項檢查趨嚴,一方面會降低整個乾散貨船隊的運營效率,不合規船舶將不得不避開澳大利亞、巴西航線,從而降低市場的運力壓力;另一方面,將促使老舊船舶拆解加快,尤其是20年以上船舶的拆解,導致船噸數供給減少,加重全球航商汰換老舊船舶的壓力,散裝船運力供給將有效限縮,整體有利於市場供需形勢。
全球經濟面臨中美博弈、地緣政治等風險因素影響,波動性風險將增加。隨著全球經濟逐步企穩,海運需求將穩步增長,中國乾散貨需求依然是全球海運貿易的重要基礎,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將成為海運增量的重要貢獻者。 由於新造船訂單水平維持低位、運力增長減緩,受綠色轉型等相關政策的影響,在限制新船訂單的同時,老舊船舶拆解加快,運力整體將進入低速增長階段,供需形勢有望改善,乾散貨市場整體將進入上行週期。
2024年已開始執行的歐盟航運碳稅規則,將對區域市場形成一定的擾動,而巴拿馬運河乾旱問題仍未解決,紅海地緣政治風險依然持續,全球重要的運河、海峽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也有所上升,這將導致2024年乾散貨市場的整體波動性有所增大。總體判斷,2024年國際乾散貨市場因受運力供應偏少支撐,未來幾年市場態勢總體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