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社會》「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教團批我國教育M型化

時報新聞   2019/10/05 10:50

【時報-台北電】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委託學者吳明清籌組研究團隊,進行為期1年8個月的研究發現,我國施行教改已逾近4分之1世紀,成效依舊不彰,其中一項最嚴峻的問題即在於,台灣已淪M型社會,教育並隨之M型化,以大學就學情況為例,呈現「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現象,學校教育導致社會階層不斷再製。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5)日舉行「2019教育政策研討會」,主題訂定為「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教育部前常務次長吳明清研究團隊以「公義」和「卓越」作為檢驗教育成效指標,研究結果顯示,各級學校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有些是懸而未決的老問題。其中三項影響學生個人與國家整體發展既普遍且深遠的問題,則是「社會階層再製」、「教育品質平庸」及「人才培育失衡」。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說,吳明清研究團隊發現,台灣已形成M型社會,教育也隨之M型化。以大學為例,社經地位較高家庭子女多就讀品質較優的公立大學,社經地位較低者則多就讀品質較差的私立大學,而且要繳較高的學費,形成所謂「頂大少寒門,私校多弱勢」的現象。

黃昆輝表示,這種現象同樣存在於幼兒園就學出情況,且中小學亦然。也就是說目前的教育已產生「社會階層再製」的作用,逐漸失去促進社會向上流動的力量,將會日益擴大貧富差距,種下社會不穩定因子。

黃昆輝指出,尤其在高等教育階段,教改倡議「廣設高中、大學」,政府採急速擴張政策,讓許多能力與性向不適合學術發展進路的學生進入大學校院,且只要數十分就可考入大學,而有「考大學不難,考不上大學才難」之譏,高等教育已走入「平庸化」,這不但會擴大學用之間的落差,對人才培育影響至鉅,同時也會造成國家競爭力的下滑。

黃昆輝更提到,產業界對人力供需失調與學用落差問題,早已抱怨連連。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時,產業界更飽受「缺才、缺工」之苦。「人才培育失衡」成為久懸未決的老問題。

黃昆輝認為,教育容易受到大環境影響,包含政治、社會與經濟等問題,因此教育宜採「不斷地「革新」,不適合大規模地「改革」或革命式地「變革」,累積問題太多,改革目標多元,超乎人力與經費所能負擔,以致勞而無功,難見其效。(新聞來源:旺報 李侑珊)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