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國際產業》陸糧食需求下降 全球農戶警鐘響

時報新聞   2024/09/17 15:50

【時報-台北電】大陸經濟不振和人口高齡化下,對糧食的需求出現下滑現象,而隨著大陸民眾對肉類攝取及在外用餐次數的雙雙減少,不僅重創大陸的外食經濟,也讓法國、美國、澳洲等糧食大國,外銷中國大陸的大麥、玉米和小麥的數量驟降,即使北京對糧食安全仍保持警惕,但過去20年大量進口穀物的榮景,可能一去不復返。

 大陸「糧食安全保障法」6月1日正式上路,該法規範了耕地保護、糧食生產、水資源管理、建立黑土保護制度等。據大陸農業部預測,截至2033年的10年間,預計玉米進口下降75%至680萬噸,小麥進口下降60%至485萬噸,大豆進口下降21%至7,870萬噸。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糧食進口國,進口糧食的下降,顯然與大陸民眾的需求減少有關,長期仰賴中國大陸市場的美、法、澳等國的農民,擔憂農產品出口不再暢旺,對此感到緊張。

 綜合外媒報導,從各國來看,法國對中國大陸的大麥出口一直在下滑,而美國新一季的玉米尚未整批售出,澳洲的小麥農戶可能會感到緊張,因為未來幾周準備開始採收新的作物。貿易商和農戶將需要重新適應迥然不同的需求前景。即使中國大陸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使進口在未來幾年保持強勁,但過去20年的飛速成長很可能就此結束。

 全球金融服務公司StoneX駐上海的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師Ivy Li表示,人們對經濟和需求愈來愈悲觀,這也讓進口商非常謹慎,更仔細按照需求制訂採購計畫。

 報導指出,大陸經濟放緩和房市困境打擊消費者信心,迫使精打細算的家庭減少肉類消費,並放棄外出用餐,這抑制用以養豬或煎炸食品所需的農作物需求。

 北京也採取保護農民的措施,要求貿易商限制進口玉米、大麥和高粱,以緩解今年早些時候搶購海外便宜作物造成供過於求的局面。此外,大陸還採取行動減少動物飼料中豆粕的使用。(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漢驊/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