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機器人:取代人類還是增強人類?這是個問題

資料來源:雷鋒網 / 分類:科技特搜   2015/10/21 11:53:41

編者註:本文來自NewYorker網站作者Mark O'Connel的專欄文章,雷鋒網進行了適當編譯。

1970年,雜誌Life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介紹了一個斯坦福大學的科研項目最新成果,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在實驗室中問世。他們把這台機器稱為Shakey,這傢伙由六個輪子驅動,看起來像電視櫃上掛著一台攝像機。可以說,它是最早期的人工智能,由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贊助,由加拿大應用物理學家Charles Rosen提出。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全自動機器人,製造的初衷是為了軍事目的。Shakey本來計劃量產之後代替活人士兵,研發人員甚至視其為機器人時代的先鋒,最終將代替人類的大部分工作。然而,Life雜誌過分誇大了Shakey的自動化程度,實際上它的行動十分遲緩,且不時停止工作,更糟糕的是,Shakey自帶的電池在某些狀態下只夠支撐10分鐘,取代人類基本上沒什麼可能。毫無疑問,Shakey是一款超前於時代的產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失敗屬於必然。但當時運用的許多技術至今仍有深遠的影響,比如說手機上的地圖應用和語音助手,在移動設備上的首次應用都始於Shakey。

 

在John Markoff出版的一本新書《追求優雅的機器:人與機器人關係探尋》中,Shakey作為一個典型的人與人工智能相衝突的例子,出現在了書的開頭。(在人工智能極為成熟的未來,人的工作要被取代到什麼程度才夠?當人類的絕大部分工作都被取代之後,人類又該干什麼?)Markoff以Bill Duvall的故事作為開始,Duvall原來是一名為Shakey寫程序的年輕工程師,在Shakey項目失敗之後,跳槽到斯坦福大學研究所一個研究搜索的項目小組裡。該項目由計算機教授Doug Engelbart(鼠標之父,傳奇發明家)領導,旨在創造一個能夠讓計算機之間互相連接和相互協作的系統,以提升小團隊的協作效率。這個項目,從某個方面而言,可視為早期版本的因特網。在這之後,Duvall使用Engelbart的NLS軟件通過電話公司提供的數據線連接了門洛帕克及洛杉磯的兩台計算機。作者Markoff寫道:“Bill duvall將成為第一個,既研究如何使機器取代人類(AI),又研究如何讓機器更好地增強人類(IA)的人。”

 

對於Markoff而言,AI(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能)與IA(Intelligent Augmentation智能擴增)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AI的目的在於取代人類,IA的目的在於增強人類。他寫道,這兩個方向表現了人與科技截然不同的兩種關係,然而還有一個尚未解決的矛盾:一個利用愈發強大的軟硬件試圖取代人類的部分乃至全部工作,另一個試圖利用技術手段彌補人類肉身的不足,縮小人類在經濟、智力和社會地位上的差距。

 

Markoff的理由是:在包涵機器人、自動化和機器學習等很多領域,許多具體事例都表明,現在是我們討論人與機器關係的最佳時機。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人類將有被這個世界邊緣化的危險。目前,也許機器與人目前對立最激烈的就是無人駕駛技術的日益成熟利潤。谷歌無人駕駛項目領導者Sebastian Thrun(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前任主管)狂熱地鼓吹無人駕駛將極大降低“人”這一不穩定因素所帶來的交通事故問題。Thrun當然會意識到一旦他的無人駕駛項目成功商業化,必將會造成大量司機失業。這僅僅是Markoff所提及的沒有人的世界中一個小例子,而此項目的普及需要的無非是更高精度的GPS技術。人的地位在汽車領域中將逐步讓位於機器。

 

為了一本書的發行,我在上個星期去了一趟匹茲堡,在此期間,我的大部分時間是在Uber和的士上度過的。我在公交上大約花了一個小時,坐在我旁邊的中年婦女在高聲談論著甜甜圈、補牙等無聊的私事。而在去機場途中打了輛Uber,司機也在不停地嘮叨當年做一名演講者的困難生涯。在彼時,我不得不承認,我希望無人駕駛的時代能夠快點到來,到時我只要設定A點到B點,其它的事情機器會自動幫我搞定。但我也並非對旅途上的閒聊毫無興趣,我希望能和司機聊一聊關於匹茲堡這座城市的故事——匹茲堡在很久以前以製作假煙為支柱產業,後來成為鋼鐵工業的重鎮,最近則有變身為科技與製藥產業的中心。我想了又想,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產業有著相同的命運,人最終都會被機器代替,遠不止是司機,還包括大量深入各行各業的人員。從某方面講,匹茲堡恐怕是未來各個城市的縮影。

 

飛利浦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剃須刀工廠已經沒有多少人類工人了,大多數的人力已經被更高效可控的機器人所取代。在關於新增的大量“無人”工廠的討論中,Markoff援引了麻省理工數學教授、控制論先驅Norbert Wiener的論述。Wiener是計算機時代最重要的教授之一,但在Markoff看來,他也是一名對科技發展保持謹慎態度的人。他曾警告說,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常規工廠的價值將會減少,這可能會造成“工業領域最徹底、最殘忍的革命”。自動化技術日趨成熟,大量曾經的藍領工人會面臨失業的危機,更進一步,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甚至可能會威脅到白領階層,這聽起來令人感到焦慮,但卻無可避免。產業鏈所面臨的洗牌將使得整個製造業僅僅由機器人及少量管理人員構成。

 

科技的發達允許你想去哪兒都可以隨時叫一輛Uber。但別忘了,Uber司機也能通過導航將你送達目的地,司機“認路”的屬性就被弱化了,換句話說,人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正逐漸被弱化。有朝一日,司機就失去了必要性;用科技從業者的話說:司機就被機器“顛覆”了。

 

是的,科技的進步往往伴隨著“顛覆”的口號:很多創業公司都號稱要幹掉消費者與生產者之外的所有中間環節,或者打破大公司壟斷。因為沒有任何理由假定被顛覆者會自己推動革命,同理,也沒有任何理由假定被機器人替代掉的工種有朝一日會再次由人類掌控。所以儘管Bill Diuvall的旅程自Shaky到NLS都失敗了,但無可否人的是人工智能確實在發展之中。旅程的終點必然是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Shakey的後代們將開啟新時代的浪潮,但對於人類而言,是生產力極大解放的黃金時代,還是大量工人失業的黑暗時代,尚需時間給我們答案。

 

via  newyorker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