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強勢股,繼續衝衝衝
以美國為首的多數主要股市,持穩步伐走在強勢格局之中,去年跌幅最小的道瓊指數,今年上半年上漲3.8%,是美股4大指數當中漲幅最小的,抗跌也抗漲特性明確,S&P 500指數上漲15.91%,近日率先創下今年高點,最早開始修正的Nasdaq指數則上漲31.73%,跌幅最深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反彈幅度也是最大的45.06%。
在亞洲股市方面,以日股表現最為亮眼,上漲27.19%,創下近33年來新高,歷史高點為1989年底的38957.44點,約莫還有15%的距離,南韓在政策逐漸朝美國靠攏之後,股市也漸有起色,上半年反彈14.66%,中國上證指數上漲3.65%、香港恆生指數則是下跌4.37%,表現最為弱勢。
東南亞印度股市近日結束高檔整理,再創歷史新高,上半年漲幅為6.33%,泰國SET指數則下跌9.94%,表現相對偏弱,越南雖然經濟數據不算太差,但是政權變天,態度相對偏向中國,股市雖反彈10.3%,不過仍屬低基期的震盪整理。歐洲主要股市方面,德國上漲15.98%、法國上漲14.31%。
回到台股來看,上半年可圈可點,加權指數上漲2777.85點、19.65%,目前已再度站回到17000點之上,日均量能持穩在3000億元上下,櫃檯指數更是上漲達24.18%,持續向上突破並再創今年新高。目前台股加權與櫃檯兩大指數,技術指標與均線皆仍屬有利多方持續表態格局,雖然會因除權息蒸發部分點數,不過並不會撼動趨勢。
美股重量級大型股上半年表現相當搶眼,包含近日市值重返3兆美元的蘋果,轉投資OpenAI的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母公司Meta、AI之王Nvidia、AMD、亞馬遜,以及第2季刷新生產與交車數量的Tesla。當總體經濟存在衰退疑慮,加上AI崛起將帶來巨大轉變,資金就相對容易出現集中化現象。
相較之下,台股則具有頗為寬廣的多元性,架構在去年跌深的背景之上,電子股同樣以以AI為主軸,相關如伺服器、設備、散熱、矽智財、電源供應器等雨露均霑,是領軍台股重返萬7的最大關鍵。此外,部分網通股除了AI相關需求之外,還將受惠美國政府大撒幣,系統整合與軟體則搭上資安與AI雙題材。
傳產類股也不遑多讓,包含旅行社、飯店、航空、餐飲、娛樂等內需族群,疫後解封帶來明確的報復性需求,加上目前正值暑假旺季,預估短期內仍是需求大於供給,而在政策方面,則有台電汰舊換新及強韌電網計畫,帶動重電股大翻身,綠能、儲能、碳權等趨勢也是焦點,然必須留意漲多過後評價與籌碼面的變化。
預期電子類股下半年仍將是AI題材掛帥,不過在一波大熱潮全面性推升股價過後,市場將會開始檢視各產業、公司的獲利能力、接單狀況等,AI占營運比重高的個股,評價仍有調升空間,股價也可望持續水漲船高,不過,要小心部分占比低、被取代性高,甚至其實沾不上邊的公司,股價就有被打回原形的可能性。此外,包含面板、記憶體等產業,報價回穩獲逐步回穩,營運將逐漸脫離谷底。
傳產類股下半年預期航太與軍工、電動車相關相對有機會延續漲勢,由於美中對立依舊緊張,地緣政治風險仍受國際矚目,加上台灣與美國將進行總統大選,對軍工股仍將有題材的加分項,航太則受惠於疫後需求,不過也是要留意上漲過後的籌碼變化。電動車與AI都是未來的大趨勢,不論是零組件、充電樁等基礎建設,都是台灣廠商展現實力的機會。此外,營運逐漸自谷底向上的成衣與製鞋等消費性商品,也是可以逢低伺機布局的產業。
上半年外資買超上市市場3741.16億元,主要集中在1月與5月千億元以上的金額,不過相對於過去3年共計賣超2.22兆元,顯示雖然有回補,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期待;而近3年多以來最支持台股的投信,雖然第2季整體仍是買超,不過僅有5月買超,且金額明顯縮小,自營商包含自行操作與避險,上半年買超集中在5、6月。
第2季外資買超前5名,依次順序為華航(2610)34.7萬張、仁寶(2324)26.9萬張、台積電(2330)20.7萬張、長榮航(2618)18.37萬張與玉山金(2884)17.7萬張,前20名當中包含了9檔金融股;而在賣超方面,華新(1605)與新光金(2888)分別賣超28萬與24萬張,聯電(2303)與陽明(2609)也超過十萬張。
投信方面,開發金(2883)、緯創(3231)與宏碁(2353)高居買超前3名,張數都超過十萬張,前20名當中有8檔為金融股,基本上電子、傳產與金融平均布局,而賣超名單方面,前兩名為台玻(1802)與旺宏(2337)超過十萬張,其他較多的還包含英業達(2356)、友達(2409)、群創(3481)等。
電子類股近日最受矚目的仍是AI概念股,包含持續創高的緯穎(6669)與緯創,電源供應器光寶科(2301)與台達電(2308),以及散熱與機殼等次產業,表現也都頗為亮眼,傳產類股方面則是成衣的聚陽(1477)創下新高,採高配息、景氣循環的貨櫃航運,龍頭長榮(2603)除息後,連續拉升兩根漲停板,帶動整體運輸類股跌深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