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淡季,發掘投信鎖碼標的,中信金股利創高、航空獲利有上修空間
隨著5月中旬台股進入財報密集公告期,4月營收全數公告,第1季財報也陸續見真章,另外隨著5、6月多檔高股息ETF換股秀熱鬧開演,新納入或剔除的成分股都易成為市場資金追買或減碼的對象,儘管台股加權指數15日衝上21000點之上,但早前由高科技AI擔當盤面主流的態勢早已悄然發生變化,更可從內外資法人的動作,一窺其資金動向。
5月以來,3大法人同步呈現買超,合計買盤逾930億元,有別於外資,投信法人連續買超的趨勢更為明確,4月中旬之後買盤就沒停止過。近期除了AI股之外,航運、資產、營建股也不斷因為第1季獲利超乎預期,股價向上表態,當中不乏可見鴻海(2317)、陽明(2609)、長榮(2603)、遠傳(4904)等獲得投信資金青睞與駐足。
半導體通路大聯大(3702)與文曄(3036)則有不同命運,大聯大3月中旬以來投信連續買超,持股比例一路從18%拉升到23%,文曄則被外資、投信同步提款,股價也拉回半年線之下修正整理,受到房市交易熱絡帶動,營建指數3、4月連續大漲,3月漲幅11%、4月再擴大至21%,指標股遠雄(5522)、冠德(2520)、國建(2501)、皇翔(2545)、達麗(6177)近1個月皆有20%以上的漲幅,而投信對達麗、冠德、勤美(1532)較有著墨,近1個月分別買超逾4000張、2900與1700張。
金融類股在盤面成交比重近來開始擴大,影響力逐漸浮現,盤點前4月每股稅後盈餘來看,排名前3依序是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與中信金(2891),分別為3.53元、3.34元、1.33元。
14家金控合計前4月獲利突破211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89%。除了金控財報之外,也陸續公布股息政策,端出好配息的金融股想必又能吸引收益型資金的關注,加上高股息ETF選股邏輯一向偏好高殖利率、配息穩定的特性,若今年股利表現比去年又更好,金融股被納入的機會就相對提高。
國泰金已連續3度坐上金控獲利王,前4月稅後純益來到509.4億元,年增幅近3倍,前4月EPS3.53元,創歷史次高,以2元現金股利計算,股息殖利率還有3.5%;中信金也因為現金股利配發1.8元,為19年新高,引爆資金搶進,投信連買11日,5月以來更買超逾41億元,高居買超冠軍,隨著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換股名單即將公布,業界對華南金(2880)、兆豐金(2886)等入選呼聲高,投信對兆豐金的買盤也在5月後悄悄上升。
航運族群受紅海危機地緣因素持續下,去化了市場過剩的運力,近期在盤面的成交值更放大至1000億元之上,成為市場資金愛戴的族群。陽明(2609)、長榮(2603)、散裝航運的裕民(2606)更重回投信法人的懷抱,入列買超前5名,尤其散裝在市場拆船量上升、新船下水量減少趨勢下,整體淨運力下滑,有利中長期運價走勢,裕民上半年有1艘水泥船汰舊換新,下半年有3艘新船交付營運,而旗下舊船舶中有91%的船隻都符合環保法規碳強度(CII)指標,不需減速航行或拆解,從散裝族群中脫穎而出,法人也看好,第2季隨著南美穀物運輸進入旺季,中小型船運價可望展開另一波漲勢。
航空族群部分,長榮航(2618)、華航(2610)、台灣虎航(6757)首季財報公布,分別繳出EPS0.87、0.51元、1.92元的佳績。長榮航由於客運回復速度較同業更快,今年第1季航班數已恢復至疫情前90%而載客數也優於疫情前,首季客運營收突破365億元,年增31%;貨運方面,第1季雖然是淡季,電商和AI相關產品等使貨運需求上來預計要到下半年浮現,不過公司表示,在5月的相對淡月已見到搶艙潮出現,客戶都用更高的價位搶位,運送至美國,而長榮航占比最高的就是美洲線,其次是日本和歐洲,也讓下半年旺季更旺的營運埋下了伏筆,長榮航兩岸航線營收在23年占比約7%,若兩岸旅遊政策走向開放,對於航空業者業績將無疑是實質幫助,也讓客運營收未來具上修空間。
在AI趨勢推波助瀾下,輝達推出新1代超級運算晶片GB200,蘋果也建構搭載M2 Ultra晶片的AI伺服器,鴻海成為關鍵的受惠廠商,大摩上調鴻海獲利空間和目標價,來到210元,本周內外資同步站在買方,投信更連續8日買超,5月以來加碼逾1萬張,位列排行第8。雖然觀察近期盤面和法人資金動態,逐步有出電子、擁抱傳產的跡象,加上第2季為電子業淡季,產業轉淡可能帶來漲多後的技術性賣壓,仍可多留意產業前景持續強勁、相對低基期的電子股,可望重新獲得土洋法人注意,獲買盤回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