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碁、宏觀各擁商機,低軌道衛星夯,概念股沾光
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設計與酬載發射公司Space X所推動的星鏈計畫(Starlink)透過發射大量的低軌道衛星,進而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衛星通訊網路,目前該計畫正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近來,隨著Space X「星鏈」(Starlink)網路最快明年就會登台等訊息甚囂塵上,使得「低軌道衛星」的發展狀況一瞬間就成為市場當中相當熱門的話題之一。
雖然太空產業看似遙遠,但對許多台灣布局太空產業的相關廠商來說,其實已耕耘多年,當然,背後代表商機及經濟產值更是不容小覷的龐大,根據金屬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台灣約有80多家太空產業相關廠商三大領域為主,其中,以地面設備占8成為最多,再來是衛星製造的19%,最後才是1%發射服務,可以很直接地看出,光是地面設備及衛星製造就占了總產值將近99%的水準。
攤開台灣衛星相關廠商的業者名單來看,幾乎大多是以提供地面設備零組件為主,包括:天線、通訊模組、電源供應器、相關線材等等,過去大多專注在中、高軌衛星相關設備與零組件當中,不過,如今在低軌道衛星市場邁入起飛階段之際,也有不少台廠其實早就已經成功打進星鏈計畫的供應商行列,包括:台揚(2314)、啟碁(6285)、金寶(2312)、昇達科(3491)、同欣電(6271)、公準(3178)、穩懋(3105)、群電(6412)、台光電(2383)、華通(2313)都是榜上有名,未來隨著未來太空市場需求爆發,早一步進場卡位布局的廠商就有機會搶先大啖相關商機。另外,像宏觀(6568)、系統電(5309)、康舒(6282)、昇貿(3305)等也都是低軌道衛星的相關廠商,當然也可望受惠。
根據統計,除了Space X外,包括OneWeb、Kuiper System、Telesat在內的各業者總共要發射逾6萬顆低軌衛星。法人表示,隨著低軌衛星發射愈多,涵蓋服務範圍及用戶就可望快速攀升,同時台廠提供低軌衛星本體及地面接收站關鍵零組件及用戶端設備需求也將會進入成長爆發階段;換句話說,這些廠商的出貨量從今年下半年就會逐步增溫。
首先來看,去年七月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Space X的星鏈路由器產品文件當中見到其身影的國內網通大廠啟碁。啟碁設計製造的低軌衛星路由器,作為家用路由器,可以接收外部的衛星訊號,接著再以無線網路方式提供給家庭用戶進行寬頻上網。根據業界人士的消息指出,Space X預計將此款路由器作為美國北部及加拿大等市場提供服務的用戶端設備,目前每年的訂單大約維持在60~70萬台左右,對啟碁來說可帶來一定程度的挹注。啟碁累計前八月營收424.02億元,年增6.9%,為歷年同期新高,後續營運表現雖取決於零組件供應狀況,不過,法人仍然樂觀看好在零組件陸續到位,且旗下各產品線皆正向帶動下,今年全年營收可望挑戰歷史新高。
市場也傳出,金寶為Space X低軌衛星地面基地台主力供應商,負責生產發射及接收器主板,同時也負責小型基地台,集團旗下的電源廠康舒則是負責供應180瓦訊號接收器電源供應器,可說是星鏈計畫下的大贏家。而隸屬鴻海集團旗下的台揚,則為台灣最老牌的衛星通訊廠商,因在衛星領域布局已久,建立了完整衛星收發機系列產品,頻率涵蓋所有主要商業衛星所使用之C、Ku與Ka波段,更是全球首家成功開發及量產Ka波段衛星地面站收發機業者,目前市占超過9成。值得留意的是,台揚為少數同時打入Space X、OneWeb及Kymeta三大供應鏈的廠商,因此,市場也看好在低軌衛星商機爆發之時,台揚能夠獲得強勁的成長挹注動能,推升下半年及全年獲利轉正可期。
作為台揚供應商之一的寬頻射頻晶片設計商宏觀,當然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員。宏觀主要產品包括TV Silicon Tuner、STB前端射頻晶片、衛星通訊LNB前端射頻晶片等等,目前也積極朝IoT及光纖發展,依首季產品營收應用領域來看,電視約占34%、機上盒占29%、衛星占25%、光纖約占4%、IoT產品則是占8%,可以看出其在新事業發展著墨甚深,未來也將持續提升該產品線營收。
宏觀TV Tuner IC去年陸續打入美國與日本品牌機種,市占率超過3成,4/8K Tuner IC也已導入日本及韓國客戶,dual core DVB-C Tuner IC則導入STB主晶片平台,加上去年取得中國與新興市場STB標案,今年已陸續出貨,為公司穩定獲利來源,新事業IoT部分,宏觀透過授權IP、協助客戶開發客製化晶片(ASIC),主力在RF IP與RF design services,今年目標預計有十個以上的簽約案,應用包含小家電、電子標籤、智能家居等領域,拚年底前量產貢獻。
從實際數字來看,上半年營收雖僅僅年增37.4%,不過在優化產品組合推升毛利的帶動下,上半年稅後純益就大幅成長了將近9成,來到9435萬元、EPS達3.86元,日前公告七八月營收雖都呈現月減,不過,法人認為該狀況是因為受限產能吃緊、出貨承壓,惟後續在新事業包含光通訊產品、IoT業務的效益逐步發酵之下可望再增添動能,可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