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公會理事長看好今年景氣復甦,Q3逐步向上全年產值增5-10%

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今天指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政策明朗、下週登場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助攻、俄烏戰爭可望於上半年解除,整體來看,機械產業可望於第二季底築底,第三季景氣明朗有機會逐步向上,預期2025年機械整體出口產值較2024年成長5%至10%。
莊大立指出,受到俄烏戰爭影響,為避免台灣工具機淪為戰爭武器之生產工具,工具機相關業者積極配合管制規定,使得出口訂單受到不少影響,加上日幣大幅貶值與中國大陸低價商品傾銷,工具機出口近兩年累積出口下滑達26.7%,是台灣機械出口產品中受影響最大產業。
展望2025年,莊大立指出,國際政經情勢仍是影響台灣機械出口的關鍵因素,尤其美中競爭與其國內的經濟發展情形更是扮演重要角色,歷經2023年大幅衰退、2024的持平,預期2025年機械整體出口將逐漸向上成長,整體產值預期較2024年成長5%至10%。
莊大立指出,受到俄烏戰爭影響,為避免台灣工具機淪為戰爭武器之生產工具,工具機相關業者積極配合管制規定,使得出口訂單受到不少影響,加上日幣大幅貶值與中國大陸低價商品傾銷,工具機出口近兩年累積出口下滑達26.7%,是台灣機械出口產品中受影響最大產業。
莊大立進一步表示,中東衝突已逐漸緩和,加上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積極調停俄烏戰爭,預期在2025年有望停戰,戰後之產業復甦商機龐大,將有利國際經濟景氣復甦。
至於「川普2.0」新政,莊大立認為,中國與美國為台灣機械出口之兩大市場,占比接近,美國優先與對中高關稅做法,將使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受壓制,內卷更為嚴重,不利台灣設備出口大陸。美國市場則可能因為資本投資增加,有利台灣設備出口美國持續增長。
美中競爭與兩岸關係發展上,莊大立指出,美中全面競爭已無法改變,差別只是不同領導人的作法不同而已。過去以來,美國與中國大陸一直是台灣機械出口的前兩大市場,以往中國大陸是台灣機械的第一大出口市場,2021年中國大陸市場占比30.9%,2022年占比下滑至25.9%,2023年再下滑至23.5%,但同年出口美國市場占比也達到23.5%,是出口美中兩大市場的重要分水嶺。2024年出口美國市場占比已達24.6%,中國大陸占比為23.4%,美國正式成為台灣機械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因此,無論是因美中競爭而導致中國經濟發展受阻,或是兩岸在政治上的分歧而影響經濟發展,台灣對中國的產品出口正逐漸下滑,發展美國市場與尋找新興替代市場,是目前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2025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下週一登場,國內外總參展商1030家,使用6110個攤位,整體規模已超越2023年。本屆展覽不僅規模空前,針對半導體、綠能、電動車、航太及智慧醫療五大應用領域,展現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與跨界製造實力,呈現AI與智慧製造應用。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