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取代神山成為新指標,多元布局迎接AI浪潮,營運動能續強

近期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 2025)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盛大開展,今年展區主題以AI為主軸,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除了展示6G通訊的新技術之外,也首度亮相採用台積電7奈米製程與先進封裝打造的客製化晶片(ASIC),鎖定資料中心和AI加速器市場,同時蘋果(Apple)今年有意大幅升級Apple Watch功能,將由聯發科提供Apple Watch的新款數據機晶片,這將是聯發科首度打進蘋果硬體產品的供應鏈,另外聯發科與輝達(Nvidia)攜手打造的GB10超級晶片有望於今年5月舉行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亮相,未來在PC、車用領域也不排除會有更多合作項目,法人除了看好聯發科自身的營運發展之外,也同步看好集團旗下的達發(6526)、ITH-KY(6962)、鈺太(6679)、九暘(8040)、亞信(3169)、晶心科(6533)等營運表現。
受到天璣9400處理器量產,與中國補貼手機、平板與智慧手錶等政策帶動,再加上美國關稅疑慮使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提前拉貨,聯發科第1季財測優於市場預期。目前聯發科智慧型手機營收占比仍超過50%,是主要獲利來源,先前聯發科將旗艦型SoC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從20%提高至30%,法人預估今年聯發科高階SoC出貨量將達2440萬顆、年增39.6%,看好聯發科產品組合持續優化,有利今年獲利表現。
不過,受到近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已趨近成熟,聯發科勢必加速探索新興領域,以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目前在AI PC市場方面,ARM架構有蘋果的M系列處理器與高通(Qualcomm)的Snapdragon X Elite,X86架構有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前兩者憑藉ARM架構的高效能與低功耗優勢,分別在macOS與Windows on ARM平台中領先。法人認為,聯發科作為AI PC市場的新進挑戰者,透過與Nvidia合作開發,以天璣9400晶片作為基礎,提升Cortex核心數量、時脈速度,自研NPU性能與記憶體規格,滿足AI PC高效能需求。
除了在手機、PC市場方面,聯發科也試圖切入ASIC領域,在今年2月舉行的法說會中,公司釋出ASIC專案預計在明第1季至第2季開始貢獻營收,預估貢獻營收超過十億美元。法人認為在推論模型部署擴增之下,將有助ASIC與邊緣AI裝置需求持續成長,而隨著AI導入更多終端裝置,看好聯發科將是主要受惠者之1。
通訊IC大廠達發主要提供藍牙、交換器、被動光纖網路(PON)、衛星導航系統(GNSS)、乙太網路等晶片,近年在歐美市場有所斬獲,受惠母公司聯發科採取平台銷售策略,使集團可提供較同業更全面的產品種類,包括乙太網路、PON、WiFi等晶片;再加上受到台灣網通OEM業者正逐漸提高台灣IC業者產品使用率,與全球採用非中國供應鏈趨勢,法人預估達發10G PON在寬頻業務營收占比將從去年的20~25%,今年將提升至25~30%,今年寬頻業務營收年增率上看20%,看好達發歐美寬頻業務將為營運帶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在藍牙晶片部分,受到近年真無線藍牙耳機(TWS)產品價格競爭激烈,達發將營運重心轉往高階市場,隨著高單價、電競、企業用耳機市占率提升,並且達發還擴大切入助聽器等高附加價值市場,法人看好在產品組合優化之下,將有助於藍牙晶片業務獲利表現持續提升。
在乙太網路方面,雖然在去年第4季乙太網路營收貢獻不到10%,但卻是所有部門當中年增幅度最大的,先前達發為完善產品組合先後入主亞信、九暘,去年6月,達發宣布以每股70.12元參與九暘的私募現增案,法人看好達發本身擁有GbE(Gigabit Ethernet)以上的產品與技術外,與九暘整合延伸GbE以下的FE(Fast Ethernet)及PoE(Power over Ethernet)產品線,再加上橫向與亞信的PC介面乙太網合作,結合3家公司產品與技術方案,將可搶攻乙太網路市場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達發目前產品以消費性及網通基礎設施市場為主,但也藉由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切入資料中心業務,達發目前可提供400G模組的50G PAM4 DSP,已開始出貨美、中 Tier2的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客戶,同時也在開發800G模組的100G PAM4 DSP產品,預計今年下半年送樣客戶測試。法人認為,達發是目前全球僅次於博通(Broadcom)、邁威爾(Marvell)進入量產的業者,隨著今年至明年間,400G交換器開始陸續升級至800G,看好達發可藉機切入美系Tier1 CSP供應鏈。
顯示器驅動IC廠ITH-KY是由聯發科旗下奕力科技,以及晨星科技的觸控IC部門整併而成,產品線涵蓋高、中、低階面板驅動IC(DDI),應用範圍從手機、NB到車載顯示器及工控市場等,去年前3季EPS4.48元,以去年EPS約5元來看,目前本益比只有十倍左右,股價仍有表現空間。
ITH-KY過去就一直是手機觸控顯示驅動IC的領導廠商,近年來隨著中國OLED手機面板技術成熟,中國的OLED面板廠市占率持續提升,ITH-KY順應顯示產業技術轉換的趨勢,成為與中國面板廠、手機領導品牌密切合作的台系OLED DDI領導業者之一,且為少數可同時提供OLED DDI與OLED TP解決方案的廠商,受到近期中國政府擴大智慧型手機舊換新補貼,ITH-KY已成功打入OPPO、Vivo等品牌供應鏈,分食競爭對手瑞鼎(3592)市場份額,成為台灣第3家可量產OLED DDI的業者,同時ITH-KY也積極拓展工業、車載TDDI市場,從2023年底開始,至今已成功設計超過20款車型,後續有望陸續取得客戶訂單。
此外,近期ITH-KY斥資1.5億美元向聯發科收購時序控制器(TCON)的營業資產、技術授權與團隊,預計今年第2季交割,並在第3季正式完成整合,由於該業務年營收約20億元,此次交易目標是希望整合TCON與驅動IC業務,提升ITH-KY在筆電、車用顯示器的市場競爭力,法人預估綜效將在今年第4季起顯現,全年營收雙位數成長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