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低油價,全球經濟「土石流效應」---油價頻創新低,卻帶不起消費力

總經評論   2015/08/24

過去人類歷史中,醞釀石油危機且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傷害的事件,往往都是因為該事件造成國際油價大漲,引發原油市場需求大於供給。原油進口國拿不到所需原油帶動物價大漲和通貨膨脹壓力。但這次的石油市場和全球經濟帶來的新威脅,卻是因為國際油價創下六年半新低所致。歸究其原因,美國發現頁岩油大幅減少對進口原油需求,中國經濟成長緩和,對進口原油和其他原物料需求下降,引發一連串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負面效應。這暗示市場需求面疲弱,不但對全球經濟成長帶來嚴重威脅,甚至是通貨緊縮的警訊。

回顧過去30年以來的石油危機,1980年代初期的兩伊戰爭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都屬於地緣政治因素,因為戰爭發生的地點都是中東產油國或是重要的石油出口港,戰爭一爆發分別造成當時的國際油價創下歷史新高,引發當時的通貨膨脹和全球經濟衰退。

以兩伊戰爭當時的情況來說,國際油價每桶漲幅近一倍,突破每桶30美元,當時的美國經濟連二季GDP衰退,美CPI年增率超過10%的時間長達半年,迫使聯準會把利率調高到20%的歷史新高。1990年代因為前伊拉克軍事獨裁者海珊出兵占領科威特,直到隔年1月份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將伊拉克軍隊逐出科威特。此時,國際油價衝上每桶4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當時美國的CPI年增率超過6%,德國的CPI年增率也超過6.2%,聯準會將利率調高到9.75%抑制通膨,美國和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經濟萎縮。

前兩次的石油危機,都因中東地緣政治引發油價大漲,只要地緣政治危機解決後,油價迅速回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最多一年多,油價下跌降低通膨壓力後,聯準會迅速把利率降到正常水準,讓經濟得以休養生息。

不過,2008年7月當時國際油價在市場炒作下創下每桶147.35美元的歷史新高,全球通膨壓力罩頂。當時聯準會將利率調高到5.25%,並戳破美國房市泡沫。油價創新高後兩個月,華爾街雷曼兄弟證券倒閉引發一連串全球金融海嘯。金融海嘯造成歐美金融業出現經營危機,全球央行大砍利率到零,但對刺激經濟復甦力道仍嫌不足,隨後聯準會、日本央行、英國央行與歐洲央行陸續推出QE政策至今。油價也受金融海嘯衝擊,從歷史高點大跌八成。

金融海嘯的餘孽,形成歐豬五國債台高築,隨後在2010年引發歐債危機,歐盟和歐洲央行祭出各項救市政策。歐債危機一度讓歐元區的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式的經濟衰退,在歐洲央行加碼QE力道,帶動歐股強彈,卻沒能成功地帶動歐元區經濟的消費力道。歐元區消費不振引起企業資本支出下滑,就連歐元區優等生的德國和法國經濟,今年上半年的GDP表現相繼低於市場預期。

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的現象不僅影響歐元區的經濟復甦能力,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不小的影響,拖累這次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的力道比預期還嚴重。中國和歐元區的貿易往來密切,2009年以後,歐洲已經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其中又以中國對義大利的出口最多。義大利政府債務高被迫撙節開支,去年前三季義大利GDP連續萎縮,今年上半年GDP成長不超過0.3%,可見對中國的出口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這波油價再創六年半新低,對其他跌勢原本就很大的非鐵金屬價格造成進一步的下跌壓力。以鐵礦石為例,以前中國是鋼鐵淨輸入國,帶動鐵礦砂價格上揚,如今中國變成鋼鐵出口國,對國際鋼鐵價格造成殺傷力,鐵礦砂價格頻創至少是2009年以來的新低。這波油價創新低卻沒有辦法激起市場對原油需求,造成油價的創新低卻沒辦法帶動市場的需求。油價下跌造成原油相關類股獲利衰退,因為產業的衰退風險,大型原油股降低新開發案以減少資本支出,這對原油與煉油設備相關產業而言,絕對是利空。根據Wood Mackenzie的統計,油價下跌至今已經導致46項大型石油、天然氣開發計畫遭擱置,被擱置的開發案總值1180億美元,相當於200億桶的原油儲備。

從油價、非鐵金屬和大宗物資價格全面下跌,加上歐美國家的10年期以上公債殖利率不斷下滑,在在都驗證這波油價下跌引發的新石油危機,就是暗藏全球經濟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這對全球央行來說將是另一個新挑戰。

經濟成長不佳,各國都希望透過匯率貶值帶動出口,8月上旬中國人行引導人民幣匯率重貶,歐美股市重挫都超過6%。這個問題很可能讓原本打算在9月份升息的聯準會都可能往後延,避免美元匯率太強造成美國企業海外營收的匯損壓力加重。假如連經濟情勢最好的美國都出現新的挑戰,對全球經濟復甦更添變數。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