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只聞梯響不見人影,關稅戰後座力…美國通膨添變數

儘管關稅戰對今年美國經濟前蒙上不確定性變數,經濟衰退機率上升,通膨風險揮之不去的壓力,聯準會對當前的貨幣政策沒有新的變化。不過,這次主席鮑威爾對外開釋,認為關稅引發的通膨是暫時的,決策會議官員們也暗示今年有降兩次息的機會,帶動股債市走揚,近8個月以來聯準會決策會議後這兩種資產首度同步上漲。
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執政後,關稅是首要施政目標。市場分析他對外實施關稅戰的理由,但可能沒料到的是加拿大、歐盟等國家會對美國的關稅戰反制。過去外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的確偏低,尤其是越南、印度開發中國家都享有優惠關稅,與美國商品出口到它們國家的對等關稅差異很大。即便是台灣、日本與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比美國商進口到這些國家的關稅還是有差異。過去歷任美國總統不太在意這問題,但川普在意,所以要和對外貿易國尋求談判對等關稅問題,希望能縮短美國的貿易逆差。
川普第1任期時,要求的是友岸供應鏈,要求外商工廠從中國遷出,並遷移到與美國友善的國家。在這個政策下,越南和印度是受惠者,許多外商工廠遷移到這兩國設廠。不過,印度對美國進口關稅達12%、越南5.1%,而美國對這兩國的進口關稅平均僅2.2%。如果川普要求對等關稅,而印度沒有降美國關稅,則未來印度產品輸往美國的關稅要漲5.45倍、對越南產品輸美國關稅要漲2.3%。如果是這樣,這兩國產品輸往美國後的零售價格都會因為關稅而大漲。
中國產品進口到美國在川普上任後已調高20%,目前平均稅率接近40%。去年中國仍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國,且美國在很多產業仍依賴中國產品很高,未來美國汽車零組件價格勢必大漲。另外,歐盟對美國進口車課稅10%,但美國僅對歐盟進口汽車課關稅2.5%。假如川普要對歐洲汽車課對等關稅,則未來歐盟汽車在美國市場的關稅也要漲2.5倍,若反應到美國汽車零售市場上,美國的汽車零售價不知道要漲多少?羊毛出在羊身上,進口商不會幫消費者負擔調高後的關稅,所以都會如實反應到終端市場。
上述調高後的關稅會對美國整體物價帶來多少衝擊,可能連聯準會官員們都還算不出來,至於美國經濟會不會因為調高關稅而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也還很難說。亞特蘭大聯準會總裁Raphael Bostic就表示,就他觀察目前的通膨將非常不穩定,不會大幅且明顯地向2%目標區靠攏;預期今年聯準會可能只會降息1次,而不是兩次。他指出,過去經驗顯示,關稅歷年來會對價格產生1次性影響,但最近1輪的價格出現高成長,可能意味著這次的影響更為持久。Bostic認為,通膨大概要到27年初的某個時候才能回到聯準會2%,這與聯準會所發布的內容大致相符。聯準會決策官員們曾在去年9月預期上述目標會在26年達標。
以聯準會官員們在做決策時最喜歡參考的個人消費支出核心指數(PCE)年增率的趨勢來看,該指數在去年初正式跌破3%後,就維持在3%以下,最低跌到2.6%。不過,去年第4季,PCE指數小幅反彈,最高1度接近2.9%。今年1月PCE指數進1步下跌到2.6%,這是因為去年1月PCE指數在3%以上,因為基期較高,使得成長率下降。聯準會官員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因為去年PCE指數都處於3%以下,使得去年的基期較低,現在進口商品因為調高關稅而上漲,就容易使得今年的PCE指數容易上來。只要PCE指數上揚,CPI和進口物價指數同步上漲,就代表美國整體物價都上來。
這次FOMC會議中,聯準會把今年PCE指數年增率從前1次的2.5%調高到2.7%,調高幅度達0.2%,核心PCE指數年增率更從前1次的2.5%上調到2.8%,調高的幅度更達到0.3%。這樣的幅度相當明顯,尤其在扣除食物和能源後的核心PCE指數方面。從聯準會這樣的舉動來看,也擔心調高關稅對整體物價的影響,其實是很大的。
另1個影響就是對消費者支出所造成的負面效應。回顧22~23年前1波通膨風險,當時因為民生物價大漲,迫使很多消費者必須縮衣節食度日。
這次因為進口關稅上調而造成的漲價問題,部分食物和民生物資雖然可以由美國本土企業產品替代,但過去美國經濟體本來就仰賴龐大的進口商品,這也包括食物在內。很多蔬菜是仰賴南方的墨西哥進口,美國部分乳酪、木材也很多來自加拿大,只要關稅上調,美國產品很難不受影響。加拿大目前與川普政府關係不好,部分加拿大的產品已被調高關稅,墨西哥目前暫時免除關稅,未來將逐漸影響到零售市場。先前美國零售業的Wal-Mart、好市多和Target發布財報時,都把關稅戰對零售業納入對今年的財測項目,他們也認為調高關稅,對今年業績帶來非常不確定性的影響。
再者,聯準會把對今年的GDP預估,從前1次的2.1%下調到1.7%,這是否代表聯準會擔心上漲的物價將對今年美國經濟造成影響,值得留意。過去聯準會對美國經濟的預估時,若在經濟沒有大礙的承平時期,頂多就是0.2%的調整浮動區間,這次居然高達0.4%,其中的內涵很值得討論。今年以來已公布的美國零售銷售已下滑,消費者支出似乎已經開始縮減。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3個月下滑,不但創下21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還創下去年6月以來新低點,並低於市場預期。
這份數據也還顯示消費者對未來1年平均通膨預期從前1個月的5.28%上升到6.2%。最近美國雞蛋價格大漲,讓美國消費者頭痛不已,雞蛋漲價帶動其他蛋製品、糕餅價格跟著上揚,這些都是家庭必需品。加上即將面對的調漲關稅壓力,都讓美國民眾荷包縮水,長期下來,恐將影響美國經濟成長。聯準會先調降對今年GDP預測,很可能就先嗅到經濟恐不景氣的味道。
最近有債券分析師認為,十年期美債殖利率有機會跌到4%,甚至跌破4%。隨著未來不好的經濟數據疲弱情況將開始顯現,市場預期未來1年將需要更多的降息機會。不過,這可能要到26年以後才比較有機會出現的場景,屆時通膨才會下去。在聯準會的任務上,打通膨才是第1要務,若要降息,得先確定通膨沒有問題的前提下,才可能降息。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