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IPC雙龍頭研華、樺漢以迥異商業模式各據一方,大啖IoT與工業4.0大餅

【財訊快報/王宜弘報導】研華(2395)高階主管集體跳槽樺漢(6414),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研華股價近日破底,一度面臨200元大關保衛戰。不過,業者觀察,研華、樺漢分別代表著IPC產業中兩種迥異的商業模式,前者全球零售通路體系綿密,難以撼動,後者仰賴集團龐大ODM資源,專接大型代工專案,彼此要進入完全競爭狀態,機會並不大。
物聯網、工業4.0時代來臨,IPC產業成為PC業者爭相布局的領域,鴻海(2317)則透過樺漢大軍開入,從2014年樺漢上市之後,短短3年時間,透過不斷的併購,9月份單月合併營收以逾46億元正式超越龍頭大廠研華,市場預期明年IPC營業規模將由樺漢取代研華。
尤其近日傳出研華應用電腦事業群(ACG)高階主管與員工共計10位集體跳槽樺漢,引起市場不小風波,也造成研華股價重挫。姑且不論造成集體跳槽的原因為何(一說為與研華共治總經理的安排有關),市場對於IPC產業的競爭已進入肉搏戰的討論甚囂塵上,而這樣的競爭態勢,對於面臨樺漢強力挑戰的研華當然不利,更是造成研華股價破底主因。
不過,有業者就分析,研華與樺漢其實在IPC領域中,分別代表著迥異的商業模式。而這樣迥異的商業模式,讓研華與樺漢兩大龍頭各據一方,彼此不太容易越雷池。固然,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去年提出Allied DMS,不諱言就是師法樺漢,但研華的Allied DMS要做到像樺漢一樣的極致,機會不大,原因是研華沒有一位世界首屈一指的EMS老爸當靠山。
而難道樺漢就可以對研華很容易的侵門踏戶?業者認為,也很難。即使樺漢透過與S&T以及Kontron三合一聯盟的方式,用研華的宿敵Kontron來介入品牌零售,但相較研華30餘年來在全球品牌通路市場的綿密布局,半個甲子的功力,Kontron能追的程度很有限。
因此,研華今年以ODM大型專案業務為主的北美子公司逆勢陷入衰退,甫升任執行董事的前總經理何春盛,就背負了調整北美營運模式的重任,而這個調整,主要方向就是重拾研華品牌零售的強項,深化北美市場零售通路的布局,以紮根的方式,徐圖重生契機。
業者預期,未來IPC市場在物聯網與工業4.0的加持下,可以做的生意還是非常多,要進入完全競爭態勢的機會不大。最有可能的狀況是,研華與樺漢未來各自固守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樺漢可能因為專攻大型ODM專案的策略,而成為IPC領域的托辣斯,但研華要走的路則是微笑曲線的兩端,技術與品牌導向,專注、深耕,打造成IPC業界的台積電(2330)。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