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德國薪資上揚,全球同樂
【時報-台北電】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民間薪資節節攀升,預料帶動該國消費者支出以及縮小貿易順差,此結果不但有助於提振歐元區經濟,甚至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也將受惠。
德國出口導向的經濟理論以及龐大的貿易順差,長久以來為經濟學家所批評,認為該國策略使得市場需求低迷,使歐洲債務危機更加惡化。
如今,這個歐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的經濟體出現成長回溫跡象,失業率接近歷史低點,揚升的薪資最終應可帶動消費者支出走高、進口增加、貿易順差縮小,進而促進歐元區以及全球經濟發展。
德國金屬業工會IG Metall今年2月為巴登符騰堡邦的勞工爭取到3.4%的加薪幅度,被視為其他產業的薪資風向球。公家機關職員和化學產業工會亦取得有利的調薪。
裕信銀行(UniCredit)首席經濟學家芮斯(Andreas Rees)表示,包括近期實施的最低時薪8.5歐元(約9美元)在內,德國今年薪資可望上揚3.5%,寫下1990年代初以來最大漲幅。
芮斯指出,較高的薪資對對競爭力和貿易失衡帶來有利的影響。
儘管德國經濟僅占全球產出的5%,但若能成為其他國家產品的需求來源,一改出口供應者的角色,對於正尋求成長引擎的全球經濟來說,將是大好消息。
美國官方甫對德國龐大貿易順差提出疑慮,認為德國壓制需求之舉,對全球經濟造成傷害。
美財政部上周發布報告指出,「德國內需一直都疲弱,拉抬需求成長絕對是必須的」。該部門預期,在油價和歐元走低支撐下,德國今年順差將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IMF)亦警告,近期全球經濟疲弱的主因在於民間投資受到壓抑。
美國聯準會前任主席柏南克近期發文指出,德國的貿易順差是個問題,因這個成長緩慢的世界缺乏累積需求。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