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櫃股》安集6月下旬上市,今年躋身前3大太陽能電廠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太陽能電廠安集(6477)規劃於6月下旬掛牌上市。安集科技為國內主要的太陽能電廠業者,2015年連續拿下3個大型公有房舍太陽能發電系統設置標案,今年陸續建置完成後,將可望躋身國內前三大的太陽能電廠業者;另在太陽能電池模組部份,除以自有品牌Anji行銷於日本、歐洲等市場,模組代工品質亦已獲多家國內太陽能電池大廠肯定。安集太陽能電池供應商包括茂迪(6244)等。
展望2016年,安集預估在太陽能售電與太陽能模組外銷雙引擎的驅動下,營收與獲利同步成長可期,且公司多角化的營運模式可望將太陽能產業景氣起伏的影響降低,來自電廠售電的穩定收益以及新產品「超薄雙玻太陽能模組」等,均將成為公司未來穩健發展的動能。
安集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太陽能電池模組自製能力的太陽能電廠業者,因此相較於國內太陽能同業受景氣循環變動劇烈影響甚鉅,安集營運表現始終保持穩健,已連續三年均維持獲利。公司2015年合併營收13.05億元,稅後淨利8,566萬元,每股稅後盈餘1.3元;2016年第一季為營運淡季,前3月營收為1.7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當,並仍保持獲利,第二、三季公司則將逐步邁入太陽能產業傳統旺季與電廠建置回收期。
安集指出,公司2015年新接獲嘉義、桃園與彰化三個公有房舍標案,其中嘉義與桃園兩個標案自去年下半年起已陸續裝機商轉,而當中規模最大的彰化標案,也正持續增建中,為公司下半年與明年的營運表現提供穩健的成長動能。
安集預估,三個標案陸續建置完成後,公司太陽能電廠總建置容量將從2014年的15百萬瓦(MW),2015年的24百萬瓦(MW),於今年大幅擴增一倍達50百萬瓦(MW),可望躋身國內太陽能電廠前三大,且由於電廠商轉後的毛利超過7成,預計今年公司來自太陽能電廠的收入及獲利將大幅增加,此外,由於太陽能電廠發電固定回售台電20年,亦將為公司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收入。
目前安集在國內已有439個太陽能電廠,由於多數在中、南部縣市,因此,日照時間比例達3.5-4小時的電廠數占比達將近8成,多屬於優質發電廠;此外,目前安集電廠可使用年限達18年以上(台電保證買入20年)的比重高達98%,亦顯見太陽能電廠成為公司長期穩定的營收獲利來源不成問題。國泰人壽即看好長期穩定獲利可期安集未來發展潛力,陸續增持公司股權,目前已達7.1%。
安集表示,公司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太陽能電池模組自製能力的太陽能電廠業者,並且也是國內唯一太陽能模組生產線設備自製率高達逾9成的業者,而得兼顧成本控制與效率提升,這促使公司能夠積極擴增太陽能電廠規模,並因此得以相較太陽能同業更不易受景氣循環影響。安集進一步表示,關鍵就在於公司所生產模組可透過本身電廠實際發電成果,作為提升模組產品良率及轉換率之參考,同時,並可將改良後的模組再回饋予新電廠的建造經營,而得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安集在太陽能模組設備的高自主性,並可依客戶需求量身提供客製化產品,亦較同業更快切入「超薄雙玻太陽能模組」等進階產品;安集表示,此項產品具有耐受力好、耐候性佳、透光度佳特性,可將建築物與太陽能模組整合成BIPV(建築一體型太陽能電池模板),目前「超薄雙玻太陽能模組」單價為一般太陽能模組的15%-20%,毛利率也較一般模組高,外銷需求極高,將是公司2016年的另一個成長動能。
安集目前的太陽能模組業務布局,已由台灣逐步延伸至日本、印度及德國等市場。由於今年初安集獲得歐盟豁免為反規避稅廠商之一,有利於公司在歐洲市場深化布局,安集並評估南進東南亞及澳洲等地區,以進一步擴大業務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