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如何在全球翻雲覆雨?
全球錢滿為患,一有個風吹草動,投資人也很容易成驚弓之鳥,2月初美股引爆的恐慌大跌即是如此,儘管短線已跌深反彈,但全球股市多空論戰不斷,投資動能也跟著受到衝擊。
要精準預測股市的轉折點一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追蹤熱錢的流向多少能抓到脈動。
美國道瓊指數2月初罕見的出現2個交易日暴跌千點的紀錄,嚇壞了全球投資人,第一時間,市場將恐慌歸因於全球被動式基金的程式交易而引爆的連鎖性賣壓,但這個說法事實上亦對亦錯。
被動式基金的投資面貌有很多種,從股票、債券、貨幣、原物料等,都有ETF,一般人所熟知的ETF,是一種和指數連動的股票指數基金,而這也是全球目前部位最大的ETF。然,因為被動式的交易策略雖然有效,卻非最有效率,也因此,後來ETF市場發展出很多結構性的變化,從ETN(Exchange Traded Note)、ETC(Exchange Traded Commodity)到期貨、期權等交易類型的ETF相關產品,都統稱為ETP,但當投資人講廣義的ETF時,其實就包含了所有的結構。
全球ETF產品發展由來已久,近年規模更是飛快的成長,據ETFGI統計,至1月底為止,全球投入ETF/ETP的資產規模首度突破5兆美元,達到5.148兆美元,較去年12月的4.835兆美元成長6.47%,單月成長幅度創下歷史紀錄,總計1月份全球ETF共吸引1060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並創下單月資金流入新高。
甚至,統計至1月底為止,全球ETF市場已連續48個月出現淨流入,ETF規模不僅連續4年持續成長,並在4年期間成長逾6成,這股龐大的資金動能成就了近年全球股市的奔騰榮景,而於此同時,包括放空等各種交易型的ETP也大行其道,ETF在全球股市助漲助跌的力道也自然較以往強大許多。
但在總計5.15兆美元的ETF/ETP資產規模中,ETF仍占總資產規模的96%以上,也就是說,雖然有少部分放空型或期權型的ETP產品在1月份流入並助跌市場,但傳統指數型的資金部位更龐大,這些資金在2月份美股大跌時,並未見明顯的資金鬆動,反而出現逢低加碼,後續只要傳統指數型資金部位未明顯鬆動,那麼,這5兆美元的ETF,反而可以視為穩定全球股市的穩定力量。
事實上,觀察近十餘年來全球ETF規模的發展可以發現,全球ETF規模僅在2008年金融海嘯才一度出現規模縮水,當年全球ETF規模從8570美元縮水至7740美元,而規模縮水很大一部分原因甚至是來自於資產市值的縮水,而非投資人的不理性贖回。
正因為金融海嘯後,全球投資人對於金融商品的投資風險承受度大為降低,低波動、低風險的ETF卻相對提供了較佳的資產下跌保護,這幾年全球ETF規模才會一路遽增,甚至,ETF的投資訴求是大跌大買,也讓全球股市即便有短線的波動,逢低的買盤也往往源源不絕。
以2月6日全球股災為例,國內的元大台灣50(0050)ETF出現0.5%的溢價,顯示投資人在大跌時站在買方,當天的交投並相當熱絡,單日成交量達32222張、成交金額約當25.7億元。
此外,元大台灣50同日單位數也增加7500張,代表ETF造市商已無ETF庫存可賣出給投資人,進而必須創造新的張數來滿足市場上的買方需求,這些現象都顯示,當台股指數大跌時,ETF的買氣反而熱絡,不同於主動型基金操作會受到恐慌情緒影響而出現買盤縮水情形。
甫出爐的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即顯示,2月份經理人在股市震盪之際,明顯降低風險性資產投資部位,對全球股市的淨加碼部位下降至2016年2月以來的最低,現金部位則拉高到2016年11月以來最高,顯示在碰到不理性的殺盤時,主動操作的基金,趨避風險的力道遠遠超越被動式基金。
另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顯示,隨著股市的波動度在2月份彈升,並引發部分做空波動度的指數投資證券(ETN)產品出現清盤下市,1月份在調查中居最擁擠交易首位的做空波動度交易,讓出擁擠交易首位,排名落到第3,轉而由做多科技股(FAANG+BAT)以高達26%的比率重新占據擁擠交易的第1名,放空美元則位居第2大最擁擠交易,比率高達2成。
擁擠交易的最後,往往會物極必反,目前最擁擠的交易,過一段時間可能趨勢就會逆轉,美股2月初的大舉回檔,雖然多數操盤經理人認為,牛市末升段並非立即終結,但已是最擁擠交易的美國科技股及弱勢美元,走勢若在未來一段時間出現逆轉,恐怕也不用太過意外。
2月初的全球股市波動,來自於美國公債殖利率的攀升,資產管理業者指出,下一步,一旦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升破3%,勢必再引發全球資金的一波動盪,若再搭配美元走升、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元市場,屆時全球股市的修正壓力將不會小過2月初的震盪,投資人仍有必要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