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內需股出頭天,外資圈最新投資戰略大轉向
美國引爆的國際貿易戰不停歇,直接衝擊全球經貿往來,美國封殺華為,更打亂了全球科技的產業鏈,科技股投資蒙塵,貿易戰的發展不可測也無從預測的情況下,勢必衝擊全球經濟情勢,但沒有1個國家可以放任經濟下滑,大國如美國及中國亦然,而要讓國家經濟實力強韌到足以對抗貿易戰,內需勢必會是兩大國接下來將致力拉動的。
也因此,在全球貿易戰的威脅下,全球機構法人除了將手中的大部位資金進行避險外,另方面,就是將下半年的投資方向全面轉向相對偏安的內需產業。
根據匯豐私人銀行的估算,一旦美國針對其餘總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在不考慮中國加推刺激經濟政策沖銷影響下,一旦實施,今年中國的GDP成長可能因此縮減1.2%,而美國GDP成長也會降低約0.3%。
為了管控貿易緊張情勢帶來的投資風險,匯豐私人銀行不諱言,該集團已大幅度的降低科技產業的持股比重,並將下半年投資聚焦在能受惠美國及亞洲當地消費成長的產業。
這個投資思維,其實其來有自。匯豐私人銀行亞洲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范卓雲指出,美國最近調高對中關稅,可能促使中方加推刺激經濟政策應對,此外,匯豐更預估,今年內中國可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市場,將帶動亞洲的內需需求。
此外,為了應對貿易緊張局勢對經濟成長率影響,中國在3月份已宣布大幅減稅,同步削減增值稅及社保費用,總共將減免約2兆人民幣稅款,相當於今年GDP的2%,中國拉動內部經濟的動作已陸續出台。
而對美國來說,貿易戰對其經濟成長率的衝擊相對為小,但自貿易戰以來,油價的大跌,也已為美國後續的經濟成長率下滑提供了支撐。根據美銀美林的研究顯示,以原油價格下跌3成後的第1年計算,包括中國及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都將因此增加近0.5個百分點,幾可沖銷貿易戰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從去年10月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自高檔回跌,其中,布蘭特原油價格從每桶86.29美元跌至目前60.98美元,波段跌福達29.33%;西德州原油則從76.41美元的高點下跌至今的52.71美元,波段跌幅則已達3成。
廣域國家如美國,非常依賴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石油不僅對美國人而言已是生活必須品,美國更是用油大國,說美國製造業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汽車工業和燃料消耗上,恐怕一點不為過。
據統計,美國民眾的消費支出中,包括買車、汽油費等交通用支出,占所有家用支出的第2位,有調查就顯示,油價每漲1美元,美國擁有汽車的民眾當中,有7成的人會刪減他們在娛樂上的花費,超過6成的民眾會改變他們的度假計畫,而有64%的人會延後本來要進行的某項大型採購,原因就在於汽車使用對於美國民眾非常重要。
反之,當油價下跌,美國民眾的能源支出大為減少,生活的可支配所得跟著提高,也將帶動民間消費,據統計,美國GDP成長約7成來自於民間消費,油價下跌對美國經濟成長有一定的帶動力道。
不僅美國如此,中國也是內需驅動的經濟體,最新的統計是,中國GDP成長中,高達9成來自內需,這也無怪乎美、中兩國能無後顧之憂的卯足全力打貿易戰,而能搭上美、中內需商機的廠家,也就自然能在這波國際貿易大戰中受惠。
油價大跌、台幣走貶,這些看起來很糟的經濟情勢,常讓投資人對資本市場退避3舍,但事實上,對一些能受惠原物料價格下跌、製造產品跟終端需求息息相關、且產能早已陸續轉移至非中國生產基地並全球布局的廠家來說,值此貿易戰打得火熱的當口,反而能搭上美中拉動內需的順風車而逆轉勝。
這波全球股市修正,科技股成重災區,但美國內需股包括麥當勞(MCD.US)、星巴克(SBUX.US)、百勝(YUM.US)、雀巢(NSRGY.US)、聯合利華(UN.US)、P&G(PG.US)、Lululemon(LULU.US)等消費類股股價相對抗跌,已透露下一輪的投資趨勢。
美中貿易戰切斷科技廠的供應鏈,但海外生產基地的布建非一蹴可幾,但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包括紡織及製鞋,全球生產基地布建就花了逾十年的時間才有這樣的成果,這波油價下跌,牽動石化業下游產品價格跟著修正,終端消費產品的製造成本也跟著降低,對生產線已移往東南亞生產的紡織及製鞋廠來說,成本相對有利,可望是貿易戰下相對偏安的產業。
再者,台幣貶值,對於直接出口至美國北美市場的汽車零組件廠,及手中握有大量美元部位的居家修繕廠來說,過去一段時間爹不疼、娘不愛,或也是貿易戰下,能因原油價格下跌、台幣貶值而受惠的族群,本刊後文將有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