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的資產也會出事?!金融業逆風,高利率的投資風險
投資學領域中,美國公債被歸納為無風險利率的資產,相當於現金。所有金融機構都會把部分資產放在美國公債部位,大部分是屬於持有到到期日(HTM)的債券部位,這是最安全的資產。然而,這次矽谷銀行會出事,就是那些HTM長債投資部位出現嚴重虧損,消息外洩後造成銀行擠兌,最終導致銀行被接管。瑞士信貸會出事,與該行長期經營不善有關,近期國際銀行股股價重挫,瑞士央行出面善後,最終瑞銀集團以30億瑞朗的4折價格收購瑞士信貸。矽谷銀行與瑞士信貸會釀成大事,與各國央行過去1年多的緊縮貨幣政策有關。
觀察1990年代以來聯準會的緊縮利率政策循環,從去年3月至今,聯準會已經在9個月內升息18碼的幅度。放眼過去5次利率緊縮政策循環,這次升息角度是最陡峭的1次,形成金融市場資金突然遭到緊縮,造成各期公債殖利率大幅攀升。這次緊縮政策循環,聯準會不僅短期內大幅升息,還執行縮表計畫,從去年6月起縮表,到去年底為止,聯準會的縮表幅度已達5225億美元。目前仍以每個月回收950億美元的速度縮表,按照聯準會的縮表進度,今年打算回收1.14兆美元。
從聯準會抗通膨的角度來看,面對40多年最嚴峻的通膨壓力,唯有短期內大幅升息才能抵抗強大的通膨壓力。在打通膨期間,聯準會的官員不會考慮經濟衰退的問題。甚至有些鷹派官員還希望經濟能適度地衰退,才有利於通膨的快速下降。除非經濟大環境出現意外的系統性風險,否則聯準會仍會堅定地升息,直到通膨風險下降為止。
這次聯準會短期內大幅升息的姿態,就短期間內的累積升息幅度,只有1994~95年那次可以比擬。在那次的升息循環中,1年的時間把利率從3%調高到6%,總共升息12碼,利率升息幅度高達1倍。當年的升息沒有對美國經濟和銀行體系造成負面影響。反而是聯準會當年的升息外溢效應,拉丁美洲各國央行被迫跟著聯準會升息,對當年經濟體質沒有美國好的墨西哥和巴西等國的金融體系造成明顯衝擊,釀成墨西哥金融危機。幸好,當時的危機僅侷限於拉丁美洲,並沒有擴及到全世界。當年美國經濟在高利率下沒出事,與當年科技產業已逐漸形成氣候,英特爾、微軟、思科、雅虎、諾基亞等網路科技股都是當時的新創公司,成為後來推升美國內需經濟成長的動力。美國經濟在當年的升息循環後,並沒有出現經濟泡沫反而因為科技產業發展而有了經濟榮景。
除了1994~95年緊縮利率循環外,聯準會在2004~06年期間,把指標利率從1%調高到5.25%。累計升息幅度共17碼,期間則長達26個月。當年的美國與全球經濟在金磚4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強勁成長帶動,尤其是當年的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提供全世界市場廉價的勞動力,中國經濟與股市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美國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當年在經濟成長表現下,美國經濟的通膨屬於溫和性通膨,當年美國CPI年增率維持在1.9~4%間。當時聯準會主席格林斯潘以每次各升息1碼的幅度調高利率,主要是遏止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問題,聯準會最終把利率調高到5.25%,直到2007年2月引發次貸危機。
直到今年2月底為止,聯準會這波的累積升息幅度已達18碼,已超過當年的升息幅度,即使出現矽谷銀行倒閉和美國區域性銀行股價重挫效應,讓升息的空間有限,但再升息1~2碼的機率仍高,這次的累積升息幅度已創下1990年以來最嚴峻的緊縮利率循環。
這次矽谷銀行會在兩天內因擠兌倒閉,美國聯邦監管機構為了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緊急由聯邦存保公司接管。矽谷銀行屬於區域性銀行,該行不屬於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所以不必要定期接受聯準會的壓力測試。從矽谷銀行的資產結構來看,7%屬於現金部位、固定收益占55%、借款35%。該行的固定收益資產,大多屬於HTM,是不能短期隨意拋售的資產。
問題就出現這些HTM資產部分,很多在2020~21年期間買進的美債,到2021年為止,該行HTM資產規模從前1年的165.9億暴增到981.9億美元。因聯準會在去年開始大幅升息,造成矽谷銀行HTM債券出現150億美元的未實現虧損,這部分雖然暫時不需認列到損益表,不會影響矽谷銀行獲利,但要在資產負債表上載明。
再者,矽谷銀行主要存款戶是科技和生技新創公司,去年科技業不景氣,該行客戶大量提款,形成流動性問題,被迫在日前得賣出長期債券彌補流動性問題,卻因為運氣不佳,遭到客戶擠兌,最後被接管。
假如聯準會這次升息和縮表幅度沒那麼鷹派,或許矽谷銀行固定收益資產累積虧損不會那麼嚴重,甚至還有機會能撐過這次升息循環,畢竟聯準會最多僅會再升息1、2碼而已。矽谷銀行倒閉擴大到美國區域性銀行存款大幅流失,尤其是第一共和銀行最嚴峻,最新發展是11家金融機構共同挹注300億美元資金給第一共和銀行,並至少存放120天。
矽谷銀行事件造成全球銀行股股價重挫,造成原本就體質不佳的瑞士信貸出現流動性問題。瑞士信貸過去兩年頻頻傳出經營不善甚至有破產風險,即使最後都沒破產卻也遭信評公司將該行的展望評等降到負評。當時外電報導,瑞士信貸雖有經營上問題,在寬鬆的貨幣環境下,該行營運資本仍充裕,只是收益不佳。這次全球銀行股重挫效應,瑞信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原本該行向瑞士央行要求500億瑞朗的流動性即可解除危機,但瑞士政府和瑞士央行希望能根本解決瑞士信貸問題,最後促成瑞銀集團以瑞士信貸資本市值的4折價格的30億瑞朗收購,並由瑞士銀行提供瑞信集團最多1000億瑞朗的流動性援助。但瑞士政府也宣布,瑞士信貸名目價值160億瑞朗(約173億美元)的一級資本(AT1)債券將完全遭到減記,該債券投資人將血本無歸,又造成全球銀行股股價另一波下挫行情。
瑞士信貸去年在全球銀行規模排名中,總資產達8922億美元,排名全球第45位,確實是屬於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全球銀行股得要反應瑞士信貸的一級資本債券遭減記利空才能度過危機。歐洲大型銀行中,還有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等資產體質不佳的大型金融機構,瑞士信貸事件讓原本要宣布縮表的歐洲央行先按住不動,未來歐洲央行的利率指引也是空白,就是怕再有大型金融機構出事造成另一輪危機,短期內先維持充裕的流動性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