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率,美國大咖企業:安啦,財務操作靈活,口袋現金多多
聯準會從22年5月至今,連續升息11次後,平均指標利率已上揚到5.375%,創下21年新高利率水準。美國經濟成長力道比聯準會預期地強勁,企業獲利能力雖衰退,卻和之前的景氣下滑時的表現依然沉穩,失業率維持在50年來低檔區。從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觀察,大型企業的現金部位並未因升息、經濟成長趨緩而減少,大型企業荷包滿滿,等待下一次的景氣榮景。大型企業現金部位大,可以抵銷聯準會的升息效應。
高利率將影響企業獲利,這是過去經驗累積的真理,也是聯準會官員至今仍相信的觀點。但從聯準會這次為了打擊通膨施力之大,創下1990年以來最鷹派的升息速度,美國大型企業至今的獲利依然穩健,可能讓聯準會升息抑制消費的努力打了折扣。再者,勞動市場緊俏現象雖然緩和,整體失業率仍在3.8%的50年低檔區,是通膨未能大幅下滑的主因,企業獲利雖然衰退,和前幾次景氣衰退相比,這次企業獲利減幅相對穩健。
但從另一個新聞可以發現,由經濟學家Mike Bush領導的Guggenheim團隊研究顯示,截至8月底,美國企業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已經超過過去兩年全年破產數字,預計今年破產申請數量將創下2010年以來最高水準。這些申請破產保護的企業不乏知名企業,像是美國運輸巨頭Yellow、共享辦公室營運商WeWork、曾經是美國最大家居用品連鎖商Bed Bath & Beyond、提供美國職業運動比賽轉播的鑽石集團都不敵這波高利率衝擊而宣布破產。實際上,以中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小型股的S&P 600指數過去1年的表現遠不如S&P 500指數,凸顯中小型股面臨這波高利率,經營環境相對大型股艱困。
從08年金融海嘯至今,美國企業受惠低利率環境,獲利表現強勁。即便是在2011~13年歐債風暴期間,美國經濟受影響程度輕微,大型企業維持穩定的獲利成長。當時歐洲很多企業在歐債風暴後,企業體質受到一定影響,美國大型企業當時趁著體質較好的因素在全球市場擴張版圖。2020年的新冠疫情,美國企業獲利衰退僅半年多,之後在美國政府的振興計畫與後疫情時期消費者報復性消費,大部分美國大型企業在短期間內把獲利能力回復到疫情前,甚至像蘋果、微軟等科技巨擘的獲利還能超越疫情前。企業獲利長時間強勁成長下,累積龐大的現金、約當現金部位,甚至有龐大的短期投資,或許是大型企業的短期投資,正維繫美股多頭氣勢。
根據外電商業資訊社的資料顯示,以S&P 500指數成分股為統計基礎,這些大型企業的利息成本在2021年達到高峰,即使過去1年多聯準會大幅調高利率,他們的資金成本卻下降。再從美國非金融業企業利息支出總額在2017年達到高峰,22年以後利息支出總金額卻下降。這兩個統計數據都驗證,市場殖利率上揚,企業的利息負擔卻反向下降。這樣奇特的現象,反倒降低聯準會升息抑制消費的效果。
美國大型企業的財務操作很靈敏,後疫情的超低利率期間,像蘋果、亞馬遜、微軟、艾克森美孚石油等大型企業,因為在信評公司的評等最優,當時他們發行多筆低利率的公司債,並不是缺現金,而是財務操作。蘋果當時幾乎是每隔1季就發行1次公司債,這類公司債發行期間長達5~7年。蘋果就把發行公司債向市場募資到的現金,拿來當做股息發給股東,或是買進庫藏股維繫公司的股價。這樣循環下來的財務操作,讓公司擁有高現金部位,在市場高殖利率期間減少向銀行借錢。由於大型企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性較大,員工、投資股東的口袋跟著企業獲利而成長,這類美國中產階級受高利率衝擊的影響性就不像藍領低階家庭所受的影響大,支撐著美國民間消費成長。這現象多少說明了當前美國經濟表現為何有如此強勁的表現。
高盛證券近期1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S&P 500指數成分股企業的實際借款利率平均僅為3.3%,其中近1半的債務將在2030年之後才會到期。這樣的借款平均利率低於目前聯邦指標利率均值的5.375%,顯然大型企業早就替這波高利率時期做好前置作業,適度控制住企業在高利率期間的資金成本。另外,美國企業現金收益率接近5%,顯示這些企業不但借款利率成本低,還能把多餘的現金替公司創造些許收益。使用浮動利率槓桿貸款的企業,僅占美國非金融業發行的公共債務約18%。
這些統計數據顯示,即使聯準會把指標利率大幅調升超過5%,美國企業尤其是那些指標性大型企業來說,對他們的影響程度有限,而且這些美國大型企業在全球各產業的市占率都很高,企業競爭性強。甚至於他們因為擁有龐大的現金部位,即便在高利率期間都還有能力併購其他企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網通設備龍頭思科系統最近就宣布以280億美元現金收購網路安全軟體公司Splunk,計畫以現金和債務融資相結合方式完成這樁併購計畫,預計1年後完成,這是思科系統有史以來最大金額的併購計畫。
思科財務長Scott Herren強調,這次交易不會減緩思科每年買進12.5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也不會影響穩定增加現金股息的步伐。從附表來看,思科的現金、約當現金部位約101.2億美元,短期投資約160.3億美元。看起來,這樁併購案思科系統需要用到的融資部位不算高,以過去1年營收570億美元來看,對財務負擔壓力在可控制範圍內。
企業累計龐大的現金部位,很多企業除了放在銀行生利息外,很多企業熱中於短期投資,這類短期投資大部分以投資股市、債市為主。如同先前所述,美國大型企業現金收益率接近5%,這部分除了來自利息收益外,有部分來自短期投資的收益。從附表來看,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短期投資部位高達878.3億美元,是美國大型企業中最熱中短期投資的企業。再來是微軟的765.6億美元,輝瑞大藥廠的短期投資也有421.53億美元、Elevance Health有243億美元、亞馬遜有205億美元、蘋果有198.9億美元、福特汽車的短期投資也有176.6億美元。這些大型企業短期投資部位都不小,對他們來說,短期投資都是隨時可變現的部位。
大型企業把多餘的現金部位在不影響本業情況下作為短期投資,或許是今年聯準會升息下,美股還能保有多頭走勢很重要的原因。這些短期投資部位,與他們長期買進的庫藏股無關,純屬企業的短期財務操作。
和美國企業相比,歐洲企業就比較依賴銀行貸款,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更是如此。據法國央行研究,與法國、德國企業相比,義大利和西班牙企業在可變動利率和短期債務中所占的比例更高,因此會更快地感受到升息的影響。英國央行最近的分析顯示,超過4分之3銀行貸款發放給英國企業貸款是屬於浮動利率貸款。從2022年至今,這些貸款的平均利率已經上揚超過400個基點(4%),並在今年5月底達到6.5%左右。這次英國央行升息幅度也很大,顯然升息已經讓英國企業感到較大的資金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