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資金挪移新路徑─歐元、英鎊、日圓資金出走,流進美、中

總經評論   2014/09/15

聯準會可能在10月底的FOMC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將近6年的QE政策,歐元區經濟陷入通貨緊縮泥沼,英鎊兌換美元貶破1.61美元的10個月新低,美元指數來到84.28點的14個月新高。美元強勢下,資金大量往美元部位移動。

資金大量往美元部位移動的效應,帶動美股在8月份出現14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次,並在9月初S&P 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再創歷史新高,Nasdaq指數也續創14年多的新高。不僅如此,美債殖利率維持低檔震盪,尤其屬於長債的10年期和30年期公債殖利率都還維持波段低檔震盪,代表美債價格維持高檔。

推升金融市場價格的動能要靠資金成長率,資金要能維持成長動力才能帶動資產價格的漲勢。聯準會即將結束QE,使得全球資金成長動能受限。固然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維持QE,但聯準會QE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乘數效果遠大於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QE。

全球主要央行QE至今將滿6年,6年來透過QE而讓經濟從衰退到復甦的僅有美國。美國失業率創六年低點,以及聯準會將結束QE等對美元資產的利多消息,資金往美元部位靠攏很正常。

2007年以前,全球資金只有一套在市場流動,自從金融海嘯後,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國央行都實施QE政策,造成現在全球金融市場流動資金的存量比過去多出好幾倍。積極操作的資金當然往美股靠攏,並在股市尋求高報酬率的操作,這類資金帶動美股頻創歷史新高。

另一類保守資金只尋求固定報酬,因此流向美債部位。從聯準會去年12月宣布將結束QE至今,美債的報酬率約3.2%。尤其是往10年和30年期的長債部位非常明顯。這些資金就是賭即使短期聯準會明年年中開始升息,但升息的幅度不會超過3碼,所以不會影響長債的報酬。所以,今年在美國市場很難得看到美股和美債同步走多頭市場的景象。

相較美國復甦動能,歐元區經濟表現就不佳。上半年歐股受美股創新高激勵,的確也可圈可點。但是就在歐美各國針對俄羅斯提出進一步經濟制裁後,歐股7月份重挫,同期間歐元匯價走貶加速歐股跌勢。即使歐股受挫,但歐債當時的公債殖利率卻續創新低。

以評等最優的德債為例,1~3年期的殖利率全部都是負利率,10年期殖利率更跌破1%,僅剩下0.953%。10年期義大利公債殖利率跌到2.298%,10年期西班牙公債殖利率更跌到2.088%,西班牙和義大利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雙雙都比美債同期殖利率還低,顯示很多歐洲保守資金流向歐債市場。這些資金很多都是歐洲主要銀行從歐洲央行用1%的低利率貸資金後轉買歐債的結果。

中國市場也是吸金之處,經濟數據好轉,官方作多意願濃厚,加上股市打底很久也是屬於低基期市場,7月底至今從低檔大漲,深圳證交所指數創近兩年半新高,上海證交所指數創一年半新高,滬深300指數創10個月新高,人民幣維持緩步升值,資金行情正夯。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