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光學產業,新拳王

產業評析   2017/07/03

除了智慧型手機之外,光學鏡頭產業下一輪的新應用正蓄勢待發,隨著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大數據等產業趨勢成形,促使影像感測元件需求大增,而必備的元件之一就是鏡頭。

在人工智慧時代,資料的輸入將以視覺(影像)、聽覺(語音)以及不同的環境感測(多元感測器),讓機器具有自我接收資訊的能力;帶動相關的鏡頭、麥克風與感測器的需求將快速成長。

此外,像是生產線上常需要以人工檢測品質,但單調無聊的作業流程,常會使操作者有疲勞、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因此製造業者透過機器視覺(Machine Vision)系統廣泛取代人眼的品質檢測。隨著終端應用面愈來愈廣泛,也讓過去專注於玻璃鏡頭的光學元件廠尋找到新生機。

以全球光學元件應用面來看,智慧型手機鏡頭仍占最大宗,光電協進會預估,今年智慧型手機雙鏡頭滲透率可望達16%。據各項產研機構調查顯示,今年上市的中高階智慧型手機,搭載雙鏡頭及千萬畫素已列為標準配備,造就台、中、日各大鏡頭廠展開資本競賽搶攻市占,多家光學廠紛紛於近期積極擴充產能。

里昂證券(CLSA)更預估,2018年雙鏡頭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可達4.9億支,若未來每支手機都搭載雙鏡頭加上前置鏡頭,將創造出逾45億顆的鏡頭需求,對於鏡頭相關廠商可說是一大商機。

由於光學鏡頭規格持續提升,包括光圈持續放大、光學倍數提升等,雙鏡頭應用亦日益複雜,包括3D感測功能等,讓光學鏡頭設計及製造工藝愈來愈複雜,目前台廠主要是以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光燿科(3428)、華晶科(3059)等廠商可望受惠。

隸屬於正崴集團的光燿科,主攻Oppo、Vivo、華為、聯想等中國一線自主品牌手機廠,目前已開發出1600萬畫素產品,千萬畫素以上鏡頭占比亦已拉升到四~五成,預估今年1300萬畫素以上產品占營收比重可望逾20%。

除了既有大陸手機廠牌客戶,光燿科也積極與新客戶如HP、Amazon等等洽談合作,包括監控系統、筆電廣角鏡頭等。

此外,3D感測鏡頭及雙鏡頭都已開始小量出貨,在無人機、AR/VR應用公司也有著墨,未來也會看得到營收貢獻。隨著中國智慧手機庫存去化完畢,5月開始又啟動拉貨潮,營收回升至2億元大關,達2.07億元,預估下半年業績可望優於上半年,法人預估今年EPS挑戰3元。

隨著汽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趨勢成形與自動駕駛車成為各家車廠兵家必爭,帶動車載鏡頭成為光學元件廠商的新藍海。過去車用鏡頭以倒車影像為主,近幾年逐漸將產品擴及環車影像鏡頭、車道偏離系統鏡頭、行車紀錄器和抬頭顯示器等高門檻的ADAS車用鏡頭產品。

車輛的外部鏡頭必須對抗高低冷熱溫差、防塵抗震,因此多以玻璃鏡片為主,並搭配非球面模造玻璃。國內不少以玻璃鏡片起家的如今國光(6209)、亞光(3019)、佳凌(4976)等在車用鏡頭展開布局。全球車載鏡頭龍頭舜宇(02382.HK)2016年車載鏡頭全年出貨量年成長37%達2260萬件,產品包括前視鏡頭、後視鏡頭、環視鏡頭、側視鏡頭、內視鏡頭等;客戶遍及歐美、日韓和國內,廣泛應用於Benz、BMW、Audi、Toyota、Honda、Chrysler、Ford、GM、VW、Volvo等眾多車型上。近期股價持續創高來到74.3港元,創下歷史新高,本益比來到54倍,遠高於股王大立光;顯示出市場對於車載鏡頭的成長期待度遠大於手機鏡頭。

智能工廠將在生產線上導入更多攝影機,用於隨機抓取、瑕疵檢測、3D物體辨識等,另外,個人商業用機器人主要用於協助日常生活,如掃地機器人利用鏡頭對室內空間進行掃瞄,無人機空拍、自動閃避障礙物等功能,均強化終端產品對於視覺技術需求提高。

機器視覺是以機器模仿人類視覺的光學識別系統,它利用攝影機和電腦來擷取、分析及解釋影像內容,進而下達某些決策。由於機器視覺比人類更能適應於一些非常惡劣環境下的工作,如高溫、寒冷、真空、大氣壓力、太空等人類無法適應的環境中工作,故產業界對機器視覺的依賴將愈來愈重,因此,產業界在提升生產自動化上和品質管制的檢驗上,將會大量採用機器視覺。

根據市調機構The Insight Partners研究報告指出,機器視覺系統零組件、系統整合等產值,將由2015年的75億美元,到2025年可望成長至144.8億美元;相關公司如Cognex、Keyene、Adept、Teledyne等,其中,Cognex是全球機器視覺領導者,所提供的產品包含視覺軟體、視覺感測器、智能相機、表面檢測系統及工業ID讀碼器等。

國內也有廠商開始涉足機器視覺領域,如所羅門(2359)、凌華(6166)等,其中,所羅門目前在視覺模組、機械手臂等智動化相關產品中,約占整體營收比重約8~10%,若加計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Rockwell Automation, RA)部分,整體在自動化控制系統營收占比約為25~30%,今年可望隨著工業4.0趨勢逐漸崛起,為此領域業務再添新動能。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