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減資操作學

總經評論   2018/05/21

鴻海(2317)平地一聲雷,宣布最近台股最重磅消息,今年將減資2成,一般評估股本變小,每股獲利可望增加,對股價也是正面解讀。且適逢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通過審批,即將5月底或6月初在大陸A股掛牌上市,吸引外資買盤重回,有利中期底部形成。鴻海這次減資是台股第2家高資本額減資公司(前一家是聯電於2007年減資573億元),減資後EPS可望提升。而鴻海加入國巨(2327)、台勝科(5332)的「瘦身行列」,對股東而言,因是退還投資的成本,不是所得,因此不用繳稅,是很好的配息方式。而減資對企業來說,也因為預期EPS數字會不錯,對股價有正面表態的機會。

  只是減資後雖提高股東報酬率,但證明營運重心已轉向中國,母公司不需要太多資金,賺錢營運主力艦外移,相當於本身變為控股公司,果如此市場給予本益比就不會太高,若股價漲勢時也是落後,較不會領漲,這一點就以最近幾年股市大多頭華新集團為例,先是兩年前的彩晶(6116)大漲,去年華邦電(2344)、今年華新科(2492),最後輪到華新(1605)創新高。可以預測鴻海未來股價低PB及PE將常態化,正面來說,中長線股價低檔將有支撐。

  國巨當初也是先減資,從超過200億元以上資本額降至35億元,等到產業趨勢改變,才會再向上大漲,在此之前要經過好幾年的整頓。所以鴻海減資短線有利彈升,但中長線可能進入箱型。

  而鴻海宣布減資後,馬上公布第1季財報,營收1.02兆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49%,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不過,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獲利240.81億元,卻年減14.51%,創下近4年同期新低,EPS僅1.39元,也輸去年同期的1.63元。至於毛利率、營益率及淨利率等3率表現,均不如去年同期。

  無論如何,鴻海首季EPS雖是往例一年中最低,但這次降至1.39元,卻是近6季以來新低,可見代工廠如蘋果、華為等手機賣不太好,呼應台積電說法。基本面的確今年要有較大起色並不容易,尤其中國中興及華為陸續可能被美國封殺(仍在協商中),蘋果業績好主要靠商務服務而非硬體,接下來今年將推出新手機,似乎亮點不多,的確對鴻海營運增添壓力。

  不過為了維持鴻海過去幾年EPS都有8~9元水準,只能靠業外,就像去年第4季認列了取得夏普C類特別股出售給鴻海員工籌組成立合夥企業的利益,獲利660億元,當季稅後賺716.58億元,使得全年EPS還有8.01元。今年呢?就靠中國轉投資持股85%的FII掛牌。

  第1季從1月底鴻海召開臨時股東會計畫FII在大陸掛牌後,中國相關單位審議速度破天荒的快,中國火速通過鴻海子公司FII的A股上市案,寫下很多第一,打破歷來紀錄。首先是從送件到獲得大陸證監會通過,僅花36天(其間還有農曆年假)是歷來申請A股掛牌企業中通過審核速度最快;第2是FII將是鴻海集團第1個在大陸掛牌的子公司;第3是FII掛牌後,市值有望突破4000億人民幣(約1.8兆台幣),居鴻海集團旗下企業第一;再來,其市值也可望是中國A股的科技股市值之冠。中國審查幾乎是一路開綠燈,也不管FII成立未滿3年條件,財報內容充滿爭議等等,相較於去年上市的陸企IPO平均耗時1年3個月,富士康創下陸股有史以來上市速度最快的紀錄。

  原本FII預計在3月底就掛牌,沒料到美國突然對中國出手貿易制裁,中興及華為等中國重量級大廠同時也是鴻海重要客戶到受到嚴重影響,打亂郭董布局。但5月11日中國證監會核准FII的IPO首發申請,並表示FII與該公司承銷商將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協商以敲定IPO日程,並刊登招股文件。再來又傳出美國對禁止中興在美銷售可望解禁,雙方敘談協商,對照FII則收到核准首發,時間上相當有順序的巧合。

  由於富士康遲遲難以獲得批文,推測與其272.53億人民幣的擬募資金額有關,募集資金過大、估值太高一直被業內認為是難以快速核發的重要原因。以醫藥巨頭藥明康德為例,比富士康先拿到IPO批文,很大程度在於「折價」上市,也就是募集資金規模大幅縮水。4月16日,藥明康德在上證所網站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告,IPO發行數量不超過1.04億股,預計募集資金使用額為21.3億人民幣,較公司此前披露的57.41億人民幣減少63%,計畫投資項目由10個減為4個。藥明康德「縮水」發行、富士康遲未獲批文,可能是監管層將在新經濟IPO與市場穩定間尋求一定平衡,不太可能任由一大批「巨無霸」企業空降A股市場凍結市場資金。

  這原來是市場想法,但是鴻海子公司FII通過上海A股IPO批准後,14日公布招股書細節,發行股數19.6953億股、募資272.53億人民幣(約1297億台幣),皆與先前公布內容相同,並無外傳募資縮水情況。如果一切順利,FII此次A股掛牌,創下不少紀錄,包括從送件到通過中國證監會審核時間、招股書揭露後,確認募資,金額為A股歷來第11高、近3年最高,也是A股有史以來募資規模最高的科技股。在在顯示中國對FII這隻獨角獸掛牌的重視。

  接下來就是如何評估FII價值及對鴻海貢獻。鴻海持有FII85%,提撥10%承銷(19.6953億股),價值為272.52億人民幣,相當於以總市值2725.2億人民幣掛牌,若以去年FII賺158億人民幣計算,每股13.7人民幣、本益比約17.2倍。目前中國電子股已掛牌較高的海康威視(02415.HK)總市值約3000億人民幣,而一般電子股在中國皆享有30~60倍PE不等行情。以FII是中國最大出口商,未來總市值超過海康威視是想當然爾,若以本益比25倍計算,總市值為3950億人民幣;30倍計算約為4800億元、35倍為約5500億人民幣;40倍則為6320億人民幣。而鴻海持有75%價值為3000億人民幣(1.41兆台幣)、3600億人民幣(1.69兆台幣)、4100億人民幣(1.93兆台幣)、4700億人民幣(2.22兆台幣),以不同PE換算,回推鴻海(以減資前1732.87億元計算)屆時每股價值為81.37元、97.64元、113.92元及128.56元。

  若以中間值30倍計算,鴻海股價至少將有97.64元。而鴻海今年首季EPS雖僅有1.39元,但是若提撥FII承銷進帳1280億元,鴻海每股將有約7.38元可認列(惟須先扣除成本,所以大約占抓6元左右進帳),如此再加上今年獲利,鴻海今年EPS還是有機會超過12元。也算是近8年最好成績。

  鴻海最大金雞母就是FII,不過就算是如上以FII本益比25~35倍計算,FII保障鴻海每股價值81.37元、97.64元、113.92元,但畢竟是轉投資,以台灣市場龍頭持有轉投資價值大多未完全顯現來看,再打85折計算,約是鴻海低檔較有支撐所在,分別是69.16元、83元、96.8元,當然這還須加上鴻海其他轉投資價值,若以5元作空間,隨FII總市值變化,未來鴻海股價可望在74~102元之間遊走。

  鴻海成為控股公司,預計未來波動幅度將減緩,另一方面也可以說股價低檔將具有強烈支撐,這次減資消息後,股價一度見到90元,接下來就要看FII掛牌後表現,尤其這次牽涉到大股東持股閉鎖期達18個月,即便中籤者也有5成需要閉鎖12個月才能賣,相對市場籌碼較少,有助維持較高股價,可參考本益比變動及股價價值。以中國PE至少有25~30倍來看,估計低檔80元以下將具有強大支撐。而未來獲利將看子公司營運。

  惟大廠資源多,子公司如FII未來表現就可以注意,畢竟該公司是中國第1家具獨角獸且影響力地位公司,若初期表現不佳,怕也會不利後面小米、大疆之類掛牌比價空間,就現階段而言,若可買到越低PE的FII,未來獲利空間將相對較大。何況中國即將列入MSCI指數,以FII掛牌後市值龐大,必定會納入成分股,不是9月、就是11月就可能入選,外資一定要買,這也是3月以來外資拚命賣超鴻海一度超過38萬張的主因,當然主力艦是首選,母公司是配角。而目前母公司鴻海股價在反映FII本益比30倍以下,相對支撐也會轉強。

  鴻海減資加上FII掛牌效應,預計外資賣盤將減緩或轉為買超。可注意一點,鴻海集團美國威斯康辛州新廠訂於當地時間6月28日舉行奠基典禮,意味集團「飛鷹計畫」正式起飛。威州廠預計4年內投入100億美元,預計將帶動龐大設備商機,京鼎(3413)、東捷(8064)等「鴻家軍」設備廠扮演威州建廠關鍵角色,訂單動能可期。

  這次鴻海減資又引起市場對企業減資一事注意,特別最近國巨歷經數年減資,遇到景氣大好,獲利暴增,股價飆漲上千元成股后,大家對減資股興趣濃厚,後有文章詳盡分析哪些公司值得注意。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34家公司決議現金減資,去年則是38件,累計退還金額預計將達615億元,創近10年最大規模。現金減資由於坐收改善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純益、退還股東現金免繳二代健保補充費等優勢,近年不少上市櫃公司相當鍾愛。而今年除了鴻海退還346億元外,潤泰新(9945)減資66億、台勝科(3532)38億、潤泰全(2915)37億元,及大聯大(3702)、義隆(2458)、東森(2614)、漢唐(2404)等等。過去減資以集中高成熟的傳統電子與內需產業,近年來宣布減資公司持續集中被動元件、紡織、電腦設備、營建等「高原期」產業,減資可達到另類配息效果,但是特別要注意,減資雖對股東好,拿現金不用繳稅,卻也表示公司擴展可能暫時有限,企業經營理應在於壯大營運規模,應是積極籌資,創造資本利得,台股卻流行減資,說實在並不好,暗示企業經營遇到瓶頸。以鴻海第1季手中現金超過5700億元(去年要蒐購東芝卻失敗),乾脆先配給股東,所以短線雖股東報酬率較好,中線也不用太興奮,需要時間等待產業重整,才會有類似國巨這種狀況出現;另一種則是走向高殖利率解釋,每年穩定賺錢,透過減資還給股東,提高報酬率,這是中小型企業的做法,這類股就較值得留意了。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