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政策加持,軍工股營運喊衝,飛彈、無人機將成未來戰爭要角

產業評析   2022/12/12

今年8月中國為抗議美國眾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就在她離開台灣後,進行了連續3天的圍台軍演,除了軍機多次進入我國防空識別區,架次破單日紀錄之外,也首次派遣無人機侵擾金門,與對台海周邊發射11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其中部分飛彈還飛越台北上空,引發國人討論與憂心。

所謂不對稱作戰,是透過弱勢方的戰術或作戰能力,集中攻擊敵方弱點,達到不成比例的戰果以打擊強勢方意志,達成弱勢方的戰略目標。因此,不對稱作戰對於世界各國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例如防空飛彈、反艦飛彈、反裝甲飛彈、巡弋飛彈、火箭彈、無人機、電戰機等。

在俄烏戰爭開戰前,根據知名軍事網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power)的全球軍力排名中,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別為第2名和第22名,俄羅斯無論是在政治、經濟、兵力和武器裝備量能都壓倒性優於烏克蘭。

但在今年2月底戰爭爆發後,烏克蘭依靠自製和外援的無人機、反艦飛彈、反裝甲飛彈和便攜式防空飛彈等武器,以不對稱作戰策略成功阻擋俄軍攻勢,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俄軍莫斯科號巡洋艦,遭反艦飛彈擊沉,與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巡防艦,遭無人小艇襲擊受損。

反觀台灣的情況其實與烏克蘭相似,同樣面臨實力懸殊的安全威脅,主要的差異就在於台灣是海島國家,防衛須以海空軍為作戰主力,因此過去數十年來政府建軍重點都放在戰機與艦艇,例如購買的F-16、幻象2000、基隆級驅逐艦、成功級及康定級巡防艦,與自製的IDF經國號、沱江艦、潛艦等。

但近年來中共在戰機、艦艇的數量突飛猛進,未來國軍持續與中共比拚軍機、艦艇數量已不切實際,採取不對稱作戰的整體防衛構想,利用微型飛彈突擊艇、岸置反艦飛彈、防空飛彈、標槍飛彈、無人機等,這不只能讓台灣建立自我防衛的能力,更是嚇阻中共進犯的最佳防禦戰略。

為了防範共軍犯台,政府打造嚴密防空飛彈網,根據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出版的軍事平衡(The Military Balance)年刊,台灣防空飛彈的密度位居世界第2,僅次於以色列。

以目前陸基防空飛彈為例,共分為國產防空飛彈與美製防空飛彈系統,國產防空飛彈包括天弓1~3型、捷羚與陸劍2等,其中3型射程達160公里,美製防空飛彈包括愛國者2、3型、改良型鷹式與刺針飛彈等,射程分別為100、40、5公里,建構台灣從100公尺以下到40公里高空的防禦網。

就在今年3月,立法院通過「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總金額約2370億台幣,籌獲8項十種武器裝備,期程為今年至2026年,分5年執行。其中,國防部首度證實代號「雄昇飛彈」的地對地巡弋飛彈,與美軍現役戰斧巡弋飛彈類似,同屬遠距精準武器,是目前國軍唯一公開具備源頭精準打擊的攻擊性武器。

另外,中科院新型飛彈量產廠房在今年6月完工啟用後,國軍現有各式飛彈產能皆大幅提升,目前台面上飛彈概念股中,主要有功率放大器廠全訊(5222)、精密零組件廠千附精密(6829)、翔名(8091)等,在軍工相關營收占比分別為90%、25%與20%,其中翔名除了受惠半導體產業擴張需求之外,在航太關鍵零組件製造也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前11月營收達18.29億元,年增26.6%,其中11月營收1.77億元更是創近年來第3高的成績,前3季每股獲利8.09元,超越去年全年。

為了因應中共軍事威脅持續,不對稱戰力將是國軍發展重點,從這次俄烏戰爭中可以發現,無人機在這次的戰爭中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其實中科院早在2018年就展開名為「騰雲專案」的大型攻擊無人機開發案,並於今年6月完成騰雲2代無人機的繞台飛行測試,另外還有像是銳鳶二與紅雀三等。

除了傳統的大型無人機,中科院也推出第一套國造自殺式劍翔無人機攻擊系統,由於其體型小、滯空時間至少5小時、機動性高且可在短時間內完成裝彈,主要用於反登陸作戰時,執行攻擊敵軍大型兩棲指揮艦的任務。

近期政府力推的無人機總體發展方案,選商報名作業剛截止,包括漢翔(2634)、經緯航太及雷虎科技(8033)等多家具系統整合能力的業者,都已完成報名,全案預計今年底前完成選商及採購簽約作業,據了解,第一階段規劃無人機的總量為5000架,將由中科院與民間企業一起合力完成。

漢翔身為最純的航太股,有超過9成營收來自航太,近年來搭上軍工概念,加上航空業復甦,備受市場矚目。在軍用方面,今年除了依約完成35架F-16V戰機的性能提升之外,國產勇鷹高教機已進入量產期,明年起也將加快交機,法人看好明年在民用與軍用業務加持下,營運將進入高速成長期。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