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藥荒概念股,生技族群急行軍,中國搶藥效應擴散,歐亞多國祭藥品限購令

產業評析   2023/01/16

中國於2022年底突然宣布將在23年1月8日解除入境隔離限制等措施,結束3年清零鎖國的防疫政策,但迅速的解除封控,也造成了染疫人數的暴增,進而引發民眾一窩蜂搶藥、囤快篩,其中4大類藥品退燒、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一藥難求。

隨著白紙運動在中國各省串聯,與經濟壓力升高,中國政府將新冠肺炎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且在最新推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中,對感染者不再實行集中隔離措施,實施分級分類收治,也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

中國防疫政策突如其來的轉變,由「清零」轉向「與病毒共存」,使全國染疫人數暴增,根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指出,這波Omicron疫情進展速度超過預期,推估北京恐近1800萬人染疫,估算全中國感染人數直上看6億大關,表示20天的感染率超過了全球所有國家3年的感染率。而染疫人數快速增加,也讓醫療資源面臨巨大壓力,民眾開始囤積各類藥物引發藥品荒,從解熱鎮痛藥物、綜合感冒藥、喉片、喉噴劑,甚至是溫度計都被搶購一空。

隨著搶藥潮蔓延,大量的中國海外僑民紛紛搶藥寄回中國,使各國政府不得不祭出藥品限購令,像是日本大正製藥的「百保能」感冒藥,就出現大量搶購的情況,各大藥妝店已限制顧客不能購買超過一盒。法國則禁止在網路上銷售乙醯胺酚(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另譯撲熱息痛)為主成分的藥品,禁令效期至一月底,而含有乙醯胺酚最常見的就是退燒藥普拿疼(Panadol),在香港、澳洲、新加坡等也傳出短缺的情況。

受到中國防疫政策快速鬆綁,新冠感染病例恐急遽上升,再加上進入冬天流感季節,加大感冒藥、抗生素需求,連鎮痛解熱用藥也掀起搶購潮。

國內最大製藥廠永信(3705)22年營收73.12億元,年減6.32%,前3季EPS2.83元,超過21年全年。旗下銷售品項多元,其中鎮痛解熱用藥為非處方藥(OTC),自疫情爆發以來,鎮痛解熱用藥銷量已翻倍成長,至今持續被終端客戶追貨,整體仍供不應求。

在寶齡富錦(1760)方面,先前以5.94億元收購原料藥廠正峰化學,目前旗下主要擁有3項產品,包括自有腎臟新藥「拿百磷」原料藥檸檬酸鐵外,還有鎮痛解熱原料藥「偽麻黃鹼」與「苯丙醇胺」,法人看好,隨著各國缺藥狀況持續湧現,該兩項原料藥提供給客戶做成成品,將有助營運。

學名藥廠健喬(4114)的化痰藥「愛克痰」發泡錠已取得中國藥證,目前與中國各經銷商完成經銷合約簽訂,加上旗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呼吸道產品NAC(乙醯半胱氨酸),及在中國地區銷售的「布地奈德」鼻噴,都出現在官方的防疫指引用藥清單中,而這次的中國搶藥潮也帶動12月營收大幅成長,年增近4成,前3季EPS1.96元,已超過21年表現。

另外,在子公司優良生醫部分,則主要負責非處方藥市場,受惠金吉胃福適凝膠大賣,12月營收年增120%,預期23年在提供更多高附加價值的醫藥保健品下,將有助母公司健喬業績大躍進。

隨著全球疫情管制趨緩,觀光旅遊人數增加,再加上進入流感旺季,不僅確診病患恐急遽增加,民眾除了搶購感冒藥、鎮痛解熱用藥之外,就連抗生素也傳出短缺,帶領國內具抗生素題材的中化(1701)、生達(1720)、南光(1752)、松瑞藥(4167)等股價出現一波急漲。

中化營收多數來自學名藥,各類藥品產品線相當多元,抗生素藥品的比重也較其他藥廠為高,22年營收82.59億元,年增3.5%,前3季EPS1.25元。法人看好,今年與巨生醫(6827)及蘇州瑋琪生技共同合作開發的吸入劑藥物,將為後市營運增添動能。

生達旗下抗生素產品在海外布局也很積極,尤其在中國市場的抗生素針劑持續出貨,另外受惠中國近年祭出許多醫改政策,其中針對學名藥廠實施「一致性評價」,要求學名藥的品質與療效,得跟原藥廠一致,目前生達有兩項藥品受惠此一政策並將於23年上市,日本市場23年也有新產品推出,有望帶領業績再創歷史新高。

南光是國內最大輸注業製造商,產品品項廣泛,包括心血管、癌症、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用藥,其中抗炎減敏用藥「命得生」注射劑,因獲得中國1次性評價3年採購量,且於22年10月開始出貨,帶動第4季營收衝上6億元,季增22.45%,年增33.75%,前3季EPS達1.88元。在23年展望方面,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海外市場,除了已獲得3年採購的抗炎減敏用藥,還有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抗生素持續貢獻業績,與固力壓注射液(Glycerol)藥品可望通過中國一致性評價,以及日本骨質疏鬆藥在22年8月取證後開始貢獻業績,法人預期營收雙位數成長可期。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