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聯準會放鴿 打什麼算盤?美股頻走高,美債卻安之若素

總經評論   2024/04/01

美國1、2月CPI年增率回升,近期國際油價反彈,西德州原油一度逼近每桶84美元,使得通膨黏著度更大,短期內物價不容易下跌。不過,聯準會最新的利率決策會議中,依然維持利率上不去的觀點。從最新點陣圖推測,今年有降息3次的機會,激勵美股強彈。美債殖利率雖然有下跌,但債市的反應卻沒有股市強烈,美元指數仍維持在102~104點之間區間震盪。

美國國債攀升超過34兆美元,光是1年的利息支出就可能超過1兆美元,加上未來美國財政部對外發債壓力大,可能都是聯準會考量未來要降息的理由。

AI推升美國科技產業創新,在Nvidia營運受惠AI而強勁成長,與AI有關的微軟、博通、超微等營運不斷走高。科技股引領S&P 500指數創新高,道瓊工業指數也逼近4萬點,推升美國民眾的財富效應。美國大型零售業最新的業績普遍顯示,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沒有被通膨給吞噬,美國內需市場表現強勁,支撐美國GDP成長。美國GDP年增率去年第3、4季分別達到4.9%、3.2%,經濟學家預估今年第1季GDP仍將有3.2%的表現,比去年第1季的2.2%高出1個百分點。

美國內需市場好不好,零售業最清楚。零售業普遍對未來的業績成長前景表示樂觀,龍頭Wal-Mart執行長Doug McMillon一改先前保守的口吻表示,美國經濟不存在衰退的現象,對未來經濟前景樂觀。先前聯準會為了抗通膨而大幅升息時,美股只跌2022年,23年到現在聯準會從持續升息到維持利率高檔區,美股不但沒跌反而拉出一波多頭走勢。即便華爾街市場一度預期美股應該有一波回檔走勢,卻沒出現。美股這樣多頭的凌厲表現的確也讓聯準會貨幣決策官員感到意外,或許這就是內需市場富有彈性的表徵。

聯準會3月利率會議後公布的數據中,把對今年的GDP預估由去年12月的1.4%上調到2.1%;對明年GDP預估由1.8%上調到2%,對26年GDP預估從1.9%上調到2%。聯準會上調經濟預估,代表對未來經濟前景趨於樂觀。聯準會也認為未來3年失業率不會大幅上揚,並把對今年和26年的失業率預估由4.1%調降到4%,對明年失業率預估維持在4.1%。過去要符合聯準會降息的經濟成長下滑訊號中,失業率應該要上揚到5%才有可能。但後疫情以來,缺工問題嚴重,尤其在部分具有專業領域的缺工問題短期內無解,讓失業率無法大幅上揚。在這次聯準會的會後記者會中,主席鮑威爾認為,未來在考量降息時機時表示,不會因為勞工市場緊俏而不考慮降息。由此推測,聯準會的確在找通膨降溫的時機點來降息。

美國1、2月CPI年增率分別又反彈到3.1%和3.2%,幸好1月PCE指數年增率下滑到2.8%。聯準會這次會後對今年PCE指數年增率維持在2.4%,沒有因為前兩個月CPI指數年增率反彈而調升,代表聯準會對未來通膨往下的趨勢有信心。鮑威爾認為,可能有許多季節性因素問題造成當時CPI年增率往上。他也強調,未來通膨的數據不會1路呈現往下走的線性路徑,而會是1個上上下下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逐漸下降到2%。聯準會不會對這兩個月的數據反應過度,但也絕對不會忽視它們。

然而,未來要留意的反而是國際油價反彈。西德州原油從去年11月到3月上旬,都壓在每桶80美元以下震盪,最近半個月逐漸反彈並站上80美元,最高一度反彈到83.85美元。假如未來國際油價波動區間介於80~85美元間,是否會讓未來幾個月的通膨黏著性更高,甚至反彈。美國2月CPI年增率反彈內容中,當月汽油價格上漲3.8%是主因。若油價進一步反彈,可能又會讓汽油價格走高,很多民生必需物資價格的漲價與否與油價關聯度大,這是未來不得不謹慎的地方。通膨或許不見得會再次反撲,但通膨黏著性高,會讓聯準會降息的時間點往後延。

撇開上述現象,單純就數據內容來看,CPI指數年增率下降到3.2%,聯準會最在意通膨指標的PCE指數年增率下降到2.8%,而聯邦資金利率中位數為5.375%。目前聯邦資金利率比實際通膨率的利差高出9.5碼的利差,這也是從點陣圖嗅出只要通膨率維持在3%上下,聯準會有降息3次、每次各降一碼的機率,引導聯邦資金利率到4.5%。即便降息3碼,聯邦資金利率和通膨率的利差仍保有5碼,仍有足夠的能力把通膨壓下來。

由於通膨已經不像去年那樣高,是鮑威爾和聯準會貨幣決策官員們認為利率有下調空間的理由。這樣的說法沒有錯,但鮑威爾沒有講明的是這樣的貨幣政策操作,與當前美國聯邦政府已超過34兆美元有關。美國聯邦政府去年債務還在32兆美元時,以當時聯邦資金利率達5.375%、光是利息支出已超過8000億美元,相當於2023年的國防預算。

如今,美國政府債務正式超過34兆美元,今年美國政府光是利息支出將超過1兆美元,也高於1年的國防預算。若聯準會不降利率,聯邦政府帳面上就得要付出這麼多的利息。隨著全球地緣政治風險越來越高,俄烏戰爭還沒結束,西太平洋的局勢也不平穩,今年國防預算已創下8500億美元歷史新高,不論政黨有沒有輪替,未來政府債務持續攀高也是很明顯的趨勢。美國財政部預估今年第1季將發債7600億美元,今年的發債需求至少超過2兆美元,加上政府債務越滾越高,未來財政部發債需求勢必攀升。

然而,在市場買債的人卻越來越少。中國曾經是持有美債最大的國家,美中關係惡化和市場利率攀升,中國人行每個月均減少手中的美債部位。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至今年1月底,日本持有美債餘額1.153兆美元,是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持有美債已降到7977億美元,近1年來中國幾乎是每個月減碼美債。美國財長葉倫4月要2度到中國訪問,有可能與中國持有龐大美債和兩國經貿關係有關。

近3個月,日本、挪威、加拿大、新加坡、台灣、印度和英國增持美債。最近日銀終結零利率政策,加上日本已持有4.2兆美元的海外證券,大多是日本退休金和保險公司。日銀若升息,部分海外資產將回流日本,這也暗示未來日本政府再大買美債的機率不高。如果是這樣,恐怕就要聯準會出面購債才有辦法消化美國財政部的發債壓力,這很可能就是聯準會貨幣政策轉向的原因之一。

聯準會目前仍處於縮表階段,每個月縮表950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縮減到7.514兆美元,這段期間已縮表1.86兆美元。聯準會降息的前兆,就是要先停止縮表。縮表一段時間後,假如美債殖利率下降的空間沒有聯準會想像地大,或許聯準會就要考慮以降息、甚至買債(QE)方式消化財政部的發債壓力,避免美債殖利率攀升衝擊到美國信評。

標普全球信評(S&P Global Rating)於2011年率先摘掉美國AAA評等,穆迪信評(Moody''s Rating)在去年11月10日雖然維持美國AAA評等,卻把美國債信展望從穩定調降到負向。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聯邦政府債務攀升仍是趨勢,若聯準會不降息,美國政府財政體質會轉差,財政部發債壓力就變大。若能適度地降息,有效減緩美國政府體質轉差的壓力,避免美國政府又遭信評機構調降評等。至於聯準會何時會降息,可先觀察美園3個月期Libor利率,若該利率有明顯下跌,應該就是市場預期聯準會要準備降息了。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