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拆解印度GDP的結構---以內需為主,欲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總經評論   2015/09/14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去年五月下旬在國會大選贏得多數黨席次而取得執政權,執政超過一年至今,透過經濟改革、國營企業釋股等方式獲得外資認同,加上任命拉詹(Raghuram Rajan)擔任央行總裁執行貨幣政策,帶動印度股市在今年3月份創下歷史新高。莫迪政府上台後的四季,GDP年增率平均達7.38%。

印度目前的人口已達12.52億,經濟學家預估到2017年以後人口可望超過中國,人口紅利有可能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動能。另外,莫迪推動的經濟改革,計畫要在各地設立許多工業區,吸引外資,在中國人工與土地成本上揚後,印度未來有機會能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經濟學人預期,如果莫迪的經濟改革能成功,2016年以後經濟成長率可望超過中國。

根據印度統計局資料,民間最終消費支出占整體GDP的59.7%,政府支出與固定資本形成分別占GDP的11.8%和29%,而出口減掉進口則為2.4%。數據的解讀發現,印度就是以內需為主的經濟體,對進口的需求超過出口。大部分印度的進口商品,有八成屬於石油和能源相關產品。

另從2014年印度出口商品的項目觀察,印度農產品出口僅占總出口不到5%,金屬礦產出口比重僅0.28%。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煤炭蘊藏國,包括鐵礦、錳、鑽石、鈦礦和鉻鐵礦等礦產,還有少部分天然氣和石油,但能源產值不高無法滿足當地所需,大部分的能源需求還是靠進口。金屬礦產出口比重不高,寶石和珠寶的出口比重為12.26%,相對其他礦產的出口比重,這樣的比重非常高。

印度全國有56%的土地是可耕地,但種植長期作物的土地僅不到3%。從印度的出口比重來看,農產品也不是出口的強項。紡織出口比重6.23%,以棉紗織布和人造棉紗織布為主。

印度是全球主要學名藥出口國,全球前十大學名藥廠中,就有三家在印度,印度的學名藥在全球市占率達22%,很多歐洲大型製藥廠在印度都設廠。學名藥出口超過110億美元,整體的製藥出口產值每年超過120億美元。製藥和精密化學產品的出口比重達6%,比電子產品的出口值還高。

印度人的數理能力很強,很多優秀的青年在美國科技業發展,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是印度人,任職一年多,股價開始有較明顯的漲勢。央行總裁拉詹也是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後長年留在美國擔任經濟學家,並在貨幣政策與經濟學領域闖出一片天,在美國就是知名的經濟學家,也曾經是聯準會主席的候選人之一。拉詹被莫迪找回印度並擔任央行總裁職務,獲得外資的信任,是印度股市這兩年能大漲的原因之一。

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大部分青年都會講英語,加上天生的數理頭腦以及低廉的人力成本,在軟體業表現突出;此外,過去十幾年已經成為全球企業客服和技術支援的外包Call Center。這類外包Call Center的內容包羅萬象,有的是替倫敦警察、法院打電話催繳交通違規罰款、或是幫美國企業做市場調查。印度政府有獎勵投資方法鼓勵call center,而政府也發現軟體工業是其核心競爭力,便大量培養軟體工程師。其他像管家人力需求、保險理賠等工作,美國也逐漸丟給印度做,所以後端支援(back-office)作業,幾乎都發包給印度人。

從印度的出口內容比重來看,服務業占出口總值超過65%,遠超過製造業的產值,這樣的出口比重在其他國家幾乎沒有出現,是印度獨特的出口產業。因此,印度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度達57%,工業與農業則分別占24.8%和18.29%。製造業在印度的比重不是最高,因此莫迪政府計畫在印度各地廣設工業區,配合便宜的人力成本資源,提高製造業對GDP的貢獻度。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