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台北股市》3因素共伴期 中小型股勝券在握

時報新聞   2022/03/31 09:16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外資及投信法人周三(3/30)同步偏多,外資與陸資買超221.29億元,投信法人買超22.01億元。PGIM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王翔慧分析,根據歷史統計,在升息、通膨、成長等因素共伴的時期,中小型股往往能創造優於大型股的報酬表現,目前市場預估2022年中小型股不論在獲利與銷售成長幅度,都能跑贏大型股,其中,小型股今年的獲利成長預期高達16.2%,中型股也有望繳出10.9%的雙位數表現,相較之下,大型股雖然也有成長,但幅度僅8.8%。

 據統計,外資昨天在上櫃買超前10名依次為:富邦美債20年(00696B)、漢磊(3707)、康和證(6016)、光頡(3624)、世界(5347)、合晶(6182)、元太(8069)、系統電(5309)、陸海(5603)、能率網通(8071)。投信昨天在上櫃買超前10名依次為:台半(5425)、元太(8069)、茂達(6138)、長聖(6712)、朋程(8255)、群聯(8299)、雙鴻(3324)、中探針(6217)、百容(2483)、系微(6231)。

 王翔慧表示,統計1960年代以來,符合高成長、高通膨以及聯準會升息三大條件,共計有14個年度,期間中小型股報酬領先大型股機率高達7成以上,加上今年來全球股市受到戰爭影響而出現拉回,讓中小型股的本益比已落在過去10區間下緣、歷史均值之下,投資價值浮現,搭配總經與評價面優勢,中小型股更具備投資潛力。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近年被動資金興起,但這些資金對於中小型股的關注度不高,王翔慧認為,由於分析師投入在研究小型股的資源較少,加上小型股亦非被動式資金布局範疇,因此具有基本面優勢的小型股,往往缺乏資金關注,然以長期的角度及評價來看,基本面終將反映在股價及企業價值上,而近期中小型股本益比來到相對低檔,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王翔慧指出,過去大型企業的利潤率成長,半數受惠於全球化因素,包括低稅率、節約勞動與原料成本等,因此跨國企業擁有強勁的獲利能力,相對地,中小型企業多為內需型產業,受到國外的風險影響較低,更有利於參與疫後經濟正常化,統計顯示,代表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海外營收占比僅20%,以大型股為主的S&P500指數則有近三成為海外營收,另外,面對全球供應鏈短缺時,更能快速轉向國內供應鏈的支持,避免斷鏈風險。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