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富聯網 / ETF專欄

外匯ETF誕生有道理

  2017/06/01 11:24

外匯ETF產品的發展,大致上也可以分為幾大階段,首先,第一個階段為已開發國家的單一外匯ETF,這類型產品最早的發行期間大概介於2005年到2006年之間,舉例來說,最先發行外匯ETF的Rydex(後改名為Guggenheim)初始所發行的產品,大多屬於該類型之商品,比如說:該公司所推出的CurrecyShares Euro Trust、 CurrecyShares British Pound Sterling Trust、CurrencyShares Australian Dollar Trust,都是第一階段的商品,彰顯單一貨幣對美元之升貶值。

第二階段之外匯ETF則為新興市場國家之外匯ETF,由於全球最具代表性以及使用最廣之外匯,多半為已開發國家之貨幣,但隨著國際投資範疇之擴大,再加上新興市場投資之崛起,市場對於新興市場貨幣之投資與佈局的興趣與需求亦日益提升,因此亦促成了該類型產品之發行,該類型產品最早發行時間為2006年開始。新興市場經濟較具規模之國家,比如:中國、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的貨幣,均成為業者主要發行ETF之標的,例如:最早發行的CurrencyShares Mexican Peso Trust(不過該檔 ETF已於2012年下市),與WisdomTree Dreyfus Chinese Yuan Fund、 WisdomTree Brazilian Real Strategy Fund都是該類型商品。

第三階段之外匯ETF則為多幣別組合而成的外匯ETF,該類型之外匯ETF所包含之外匯不僅僅為單一國家之匯率,而會同時涵蓋多個國家的外匯匯率在內,因此該類型外匯ETF之績效,大多由成分國家外匯的升貶值綜合而成,該類型產品的最早的時間大多介於2007年到2008年之間,該類型產品之發行之目的,多半為彰顯某一大型經濟體的匯率波動,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為PowerShares所發行之PowerShares DB US Dollar Index Bullish Fund,由於美元指數並非單一國家之貨幣,而是由歐元、日幣、英鎊、加幣、瑞典克朗與瑞士法郎匯率走勢編製而成之指數,因此其表現同時涵蓋了六個國家貨幣之波動;除此之外,亦有為表現一區域經濟體匯率變動幅度而設計之外匯ETF,比如像是:PowerShares DB G10 Currency Harvest。

最後一階段之外匯ETF,則是結合現有之槓桿/反向技術所發行之槓桿/反向外匯ETF,由於相較於股票來說,主要國家之匯率波動度相對較低,因此許多資產管理業者為了要擴大外匯ETF之波動,故廣泛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期貨、Notes甚或是SWAP,以創造匯率倍數的正反向波動。這類型產品最早從2007年開始,比如像是PowerShares所發行之PowerShares DB US Dollar Index Bearish Fund又或是PowerShares Ultra Short Euro都是該類型之商品。

 

文章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