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產業:2023年全球光達市場規模將逾50億美元,光達及雷達技術互補為趨勢

財訊新聞   2020/01/15 16:33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根據光電工業協進會預估,2019年全球光達市場約近13億美元,預估2023年將超過50億美元,期間的複合年成長40%;光電協進會產研經理陳鴻仁表示,光達最大應用是自動駕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機器人應用、3D 地形繪圖等。

隨著自駕車輔助系統、無人車等為各家車廠研發及推出下,其採用的感測器技術是光達還是毫米波雷達,其優缺點為何,陳鴻仁認為,無論選擇光達或雷達,都各自有比較明顯的優缺點。儘管採用光達感測器的汽車能夠「看」得更清晰準確,但是雷達系統尺寸更小、更便宜。

在應用廣泛下,如無人自駕車、機器人、醫療、無人飛機、軍事應用、環境生態監測、VR/AR等光達或雷達技術互補發展勢必將成為未來趨勢。

陳鴻仁進一步表示,光達比雷達有更好的分辨率,看到的細節要多得多,所以可以使汽車具備足夠的駕駛能力,不僅提供雷射,還能發展更多智能化的監測。從成本來看,光達(LiDAR)價格仍舊高昂還無法取代毫米波雷達,即便是號稱推出快閃式光達的中山科學研究院也將目標價訂在200美元,況且快閃式光達的量產性仍有疑慮,毫米波雷達短期內仍是ADAS主要採用的感測器。不過,毫米波雷達解析度不足,無法辨識物體,是其不如光達之處。

特斯拉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選擇雷達技術認為Tesla利用相機、雷達、超音波,結合AI,即做到無人駕駛,主要原因應該在於雷達系統擁有低成本優勢,且在惡劣環境下,例如霧、雨、雪等能穩定運行。

毫米波雷達在新車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標準配備的驅動以及消費者願意對汽車安全的考量多付一些費用搭載ADAS之下,逐漸從高階車款移向中階車款,皆為提高毫米波雷達產量的動力。毫米波雷達於2019年汽車市場出現下滑情況下,由於單輛車使用顆數增加,市場預計超過7000萬顆。而台灣生產毫米波雷達廠商為升(2231)近年也瞄準汽車先進駕駛安全輔助系統(ADAS)龐大商機,開發出24、77、79GHz雷達技術,正式進入智慧車輛領域,訂單也將逐步發酵。

陳鴻仁指出,台灣與中國雷達廠商發展較晚,主要集中在下游系統,因此可能跳過24GHz成熟市場,直接開發77GHz、79GHz雷達。台灣廠商啟碁(6285)發展腳步較快,2013年24GHz雷達已榮獲新竹科學園區創新產品獎,並目前已量產77GHz雷達;明泰24GHz雷達已成功切入商用車和乘用車之ADAS市場,持續開發77GHz、79GHz雷達,並與廣角影像技術融合提高解析度。

至於光達的技術朝向2維/3維發展,亦即由點發射 接收方式往線、陣列的型態發展,更朝向輕巧化光達演進,主要製造商,包括:ZephIR、Leosphere、SgurrEnergy、Lockheed Martin、 Avent、Mitsubishi Electric、Pentalum,以及 Windar Photonics等。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