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AI應用夯!嶄新生技之途論壇共議產業嶄新趨勢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AI」和「併購、授權與投資」是生技產業獲得關鍵成長動能的重要議題,尤其是AI與生技產業共同應用,更有機會帶動台灣業者接軌國際大趨勢。台灣生物產協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今(3)日共同舉辦嶄新生技之途論壇,集邀各地專家與會,舉行「AI大數據於生技產業應用實務」與「台灣生技併購、授權與投資展望」主題演講及座談,為近期最熱門的產業主題提出趨勢見解與建言。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致詞時表示,「AI」和「併購、授權與投資」是生技產業獲得關鍵成長動能的重要議題。依據PwC Global調查,2030年將由AI創造全球GDP新增26%,增加15.7兆美元經濟產能。台灣搶搭AI投資潮,自2021年修訂生技醫藥條例,擴大精準醫療、再生醫療、數位醫療與其他創新生醫產品納入獎勵,期待AI與生技產業共同應用,帶動台灣業者接軌國際大趨勢。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研究團隊產業分析師沈哲標指出,全球AI應用於生醫產業市場2022年為151億美元,預計將於2030年成長達到1,88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7%。其中,AI藥物開發產業市場是最受關注的領域,預估至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40億美元。在台灣,眾多業者與學研醫單位已投入AI生醫商業應用,包括藥物開發、臨床應用、影像分析及體學分析等創新模式持續發展。
焦點座談主題「AI大數據於生技產業應用實務」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副理事長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榮譽副所長曾惠瑾擔任主持人,台灣浩鼎執行長王慧君、中央研究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林榮信、英科智能執行長林彥竹擔任與談人。
曾惠瑾指出,全球AI輔助生技產業研發蓬勃發展,依據PwC Global統計,截至2023年3月全球有至少150個臨床前或臨床開發階段新藥在研發中採用AI輔助,且研發中採用AI輔助的Pipelines數目年成長率高達40%,可見AI大數據於生技產業應用已逐漸成熟。
王慧君引用過去擔任國際大藥廠法規科學高階主管的經驗,指出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AI/ML)已成為2023年以後生技製藥產業最為突破性的技術。歐盟與美國皆已發布採用AI/ML輔助藥品開發的考量指引。從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查驗登記、上市後監測與市場開發方面每個環節皆可利用AI/ML創造價值。
林榮信指出若在藥物研發初期利用電腦模擬,快速篩選出有機會的候選藥物分子,高精度計算與藥物標靶相遇後會如何運作,將幫助實驗團隊少走冤枉路。林彥竹分享英科智能在新藥研發方面的經驗,他表示傳統新藥臨床前研發大概要花5年從事分子探索工作,但英科智能的團隊採用AI分子模擬技術,分子探索時間可以縮短到18個月,台灣研發型生技公司資源相較國外大藥廠更為精簡,可思考活用AI的方式節省人力與時間。
第二場主題演講題目為「全球與台灣生技產業併購趨勢」。普華國際財務顧問翁麗俐執行董事指出,全球及台灣生醫產業之併購交易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使整體併購、投資市場呈現暫時性的凍結。然而隨著疫苗問世、致死率下降、疫情趨緩,於2021年起全面復甦,全球生醫產業併購交易總金額達5,540億美元;台灣亦呈現同樣併購態勢,台灣生醫產業2021年併購交易總金額達748億台幣,也創下近年新高。
接著,焦點座談主題「台灣生技併購、授權與投資展望」由資誠游淑芬生醫產業主持會計師擔任座談主持人,台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劉理成董事長暨總經理、創笙股份有限公司尤齊著董事長、普華國際財務顧問翁麗俐執行董事擔任與談人。
游淑芬指出,依據資誠統計,台灣生醫產業上市櫃家數與總市值自2018年以來穩定成長。截至2023年5月底總市值達1.3兆台幣,較2022年底成長達7%,反觀美國、香港等海外資本市場受地緣政治風險、升息等因素,使投資人偏向保守。台灣相對穩定之下對於海外併購、授權與投資都具有優勢。
劉理成表示,台康堅持雙引擎的商業模式,於生物相似藥產品線開發及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不斷擴大多樣化產品與產線。如今更積極展開國際間各種形式的合作、聯盟及併購的機會,打造全球生物藥開發與製造中心,並延伸至快速成長的細胞及基因治療領域。
尤齊著分享過去任職創投並擔任多家生技公司董事經驗。他表示台灣與國際創投環境不同,生醫企業應在不同階段找適合的投資人,例如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研發牽涉多元的資金、法規、商業模式與國際合作議題。他表示創笙的成立即為幫助業者提供產品開發上必要的業界導師、網絡機會、資金通道以加速通往產品開發成功道路。
游淑芬強調,面臨外部環境不穩定,生技產業相對具備防禦性。隨人們對於健康與生活品質要求不斷提升,在創新研發領域持續突破,預計將吸引2024年更多投資人關注生技領域相關投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