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金融》台北GFCI排名直墜 陳(沖)嘆:智慧政府何在

時報新聞   2022/07/11 10:39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今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台北掉漆排至第66名,淪為亞太地區廿個城市中倒數第二名;而7月初,經濟學人雜誌刊出一篇A tale of three cities(三城記),討論亞太金融中心的爭奪戰,國際媒體論及亞太金融中心,已完全不見台北字眼。針對此一現象,前行政院長現任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不禁感慨「台北何其憔悴!」也呼籲,智慧政府,宜加速形塑下一波金融攻勢的環境。

陳(沖)指出,歷來談到金融中心,亞太地區常是香港居首,但2019年香港「逃犯條例」事件(或稱反送中事件),台灣選舉上雖享有政治套利,在國際上卻是重新檢視香港地位,原先相信香港既有法律制度,作為前進中國跳板的信念,產生動搖。近年外資設立亞太總部,港、新固然各有斬獲;但財富管理業務方面,香港雖在十年間由1.3兆美元成長至3兆美元,同一時間新加坡則由1兆躍升至3.4兆。另就股票市值言,新加坡交易所又遠不及香港及上海,不過三城金融業務的拉鋸不斷浮現。

十九世紀時,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曾說「地中海是過去的海洋,大西洋是現在的海洋,而太平洋是未來的海洋(Ocean of the future)」,已遙指亞太地區在21世紀的重要性。所以當2009/5/10耶魯大學 Jeffrey Garten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 From Nylon to Shangkong一文,表示金融中心即將東移時,西方世界雖議論紛紛,但並不驚訝。當時所謂Nylon是指紐約及倫敦,而Shangkong則分別指上海及香港。

陳(沖)表示,2009年6月,我以金管會主委官銜應邀赴香港演講,港媒以1997以來台北最高階訪港稱之,兩岸三地氛圍隱有微妙變化,我在演講中也引用Garten文章,指出金融海嘯後,區域商機無限。同年十一月,經歷五個月折衝溝通後,大陸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與我方金管會,以雙方對等、無白手套、官方對官方方式,簽訂三份金融MOU,兩岸和緩,金融合作轉向正面發展。事後駐美大使沈呂巡透露,該MOU打破白手套模式,諸多意涵,甚至引發美方高度關切,其中是否涉及地緣政治,不得而知,但至少對台北金融影響力,有不少想像空間。次年201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台北拿到19名,是有史以來最佳名次,可見國際金融界至少已見證、甚至承認台北在金融方面的潛力。

今年三月,GFCI又有新排名公布,台北淪落至第66名,此事或可預見,但居然是亞太地區廿個城市中倒數第二名,在主觀感情上頗為不忍。近年國際媒體論及亞太金融中心,已完全不見台北字眼。

陳(沖)分析,梳理國際企業亞太經營模式,漸以上海為中國跳板,以新加坡為亞太跳板,已不再獨沽一味,雖然最近上海Lockdown,減損一些外資信心,然咸信仍會逐漸回歸正軌。不論結果如何,台北與金融中心的角色,似乎漸行漸遠,如在金融科技方面,例如發展CBDC(央行數位貨幣)又因種種顧慮,裹足不前,優勢將更為減少。雖說台北有自己的路,不一定要強作金融中心(或人民幣離岸中心),但也不必拋棄已被承認的金融潛力,或是既有貿易、地緣上的優勢,畫地自限。善於利用(leverage)本身地位,跳出陳舊框架,形塑下一波金融攻勢的環境,才是智慧政府。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