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關稅戰 楊金龍:晶片是談判籌碼

【時報-台北電】川普對等關稅出鞘,對台灣課32%關稅,市場憂心國內產業衝擊,及影響新台幣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3日並未對外發表看法,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援引世界貿易組織(WTO)資料,台灣全部商品貿易加權平均稅率比美國低,儘管結果是高達32%,但楊金龍認為,「台灣晶片」是有利的談判主張。
不過,金融市場大地震難免,稍早外資已啟動賣股匯出,新台幣匯率下探九年來新低,直逼33.3元,央行更是早就出手阻貶,並一貫回應,新台幣原則上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若有不規則因素(如短期資金大量進出)與季節因素,導致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有不利於經濟金融穩定之虞,將本於職責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這次關稅風暴當然就是「不規則因素」,代表央行勢將全力進場穩匯,新台幣在主要亞幣中將續為「相對穩定」的位置。
楊金龍日前在央行第一季理事會後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從對等關稅的角度來看,以加權平均稅率計算,台灣比美國低,且就算台灣對美順差大,也因台美是互補關係,「美方需要台灣晶片,而非不公平貿易」;這點或可成為未來談判的重要訴求,但就看美方能不能接受。
根據WTO資料,台灣與美國間的關稅差距,按貿易加權平均關稅計算,台灣低於美國0.5個百分點;按簡單平均計算,台灣雖高於美國3.2個百分點,但台美關稅差距仍低於美與印度、南韓、泰國、越南、大陸及印尼等。
但針對這次對等關稅大刀砍來,央行先前的報告已強調,川普採對等關稅措施,主要為縮減美國長期且鉅額的貿易入超,但台灣對美國貿易出超較大,2024年美國對台灣入超739億美元,台躍居美第六大貿易入超國,僅次於大陸、墨西哥、越南、愛爾蘭及德國,因此強調須「審慎因應可能的台美雙邊貿易爭端的風險」;似乎已預見高關稅的結果,提前展開沙盤推演因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巫其倫/台北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