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傳產難赴美 打算跟川普耗4年

【時報-台北電】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新南向」國家無一倖免,成衣製鞋、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傳產業者普遍認為,「無差別攻擊等於沒有攻擊」,也不用去想分散風險、轉移供應鏈的事,因為「在哪生產都一樣」,預期關稅會與客戶端共同承擔,終端產品也難逃漲價。
彰化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大縣,出口比重高、依賴美國市場深,彰化縣無黨籍議員施佩妤指出,彰化知名的水五金產業外銷比例高達7成,美國占總出口量的6成以上,美方突然調高關稅,對水五金的衝擊極大,將使成本上升、削弱價格競爭力。
民進黨籍議員莊陞漢說,台灣僅約2%的就業人口在半導體產業,大多數基層勞動人口仍在傳統產業,彰化一半以上的出口與美國往來密切,勢必受到強烈衝擊。
台灣成衣、製鞋代工廠多數產能集中於大陸及東南亞,川普1.0時打陸美貿易戰,台廠先後南遷,不過越南、印尼、柬埔寨本次分別被課徵46%、32%、49%對等關稅,宣告多元產地分散風險效果有限,需直接面對成本分攤。
國內紡織大廠聚陽發言人林恆宇表示,聚陽7成以上的終端市場是美國,成衣是勞動力密集產業,無法美國製造,美國人也不願意去成衣廠工作,在「大家都中獎」的情況下,應該會由供應商、品牌、消費者共同分攤。
運動用品包括自行車、健身器材、高爾夫的生產重心已移出大陸,然而本次越南遭課45%對等關稅,有自有品牌的巨大、喬山預計轉嫁關稅成本;代工業者如美利達、復盛應用,則可能與客戶分攤關稅。
汽車零組件方面,台廠多數產能在台灣,僅於北美設立銷售公司或寄銷倉庫。全球最大車用把手製造商虎山實業認為,關稅增加可能導致降低整體汽車零配件需求,但也有可能是,新車價格因關稅上漲,促使消費者延長現有車輛的使用時間,增加AM零件(非原廠零件)需求。
對於是否赴美設廠,傳產業者直言,傳產毛利率沒有科技業高,加上在美設廠面臨用地取得、勞工、法規等障礙,成本太高,根本連想都不用想,多數台廠的想法反而是「反正川普頂多當4年,就跟他耗」,避免在美設廠都還沒有投入量產,川普就已卸任的窘況。(新聞來源:中國時報─黃琮淵、葉靜美/連線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