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各報要聞》中美晶片大戰 台廠撿到槍

時報新聞   2025/04/12 09:17

【時報-台北電】美對中開徵145%關稅,對此中國大陸展開反擊,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晶片(積體電路),加徵關稅至125%。據相關IC業者透露,該條例認定原產地是以晶圓流片工廠,換言之只要是在美國當地的Foundry流片(Tape-out),出口至中國就會面臨關稅成本疊加。業界分析,美系大廠TI(德州儀器)、ADI(亞德諾)首當其衝,對台廠矽力、致新等有望撿到槍;未來委託台積電、英特爾美國廠生產製造之晶片,等同於放棄大陸市場。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11日上午發出緊急通知,向會員單位說明,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相關規定,「積體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市場分析,流片地認定可讓台日韓生產的晶片免稅,但仍對美產晶片課重稅,此舉意在精準打擊。

 半導體業者分析,美系IDM大廠德州儀器首當其衝,儘管位於中國成都有一體化製造基地,但主要產能集中在美國本土,包括德州謝爾曼、理查森及猶他州李海;另外像第二大的類比IC業者ADI,自家的晶圓代工廠也坐落於美國境內。

 若未來美系業者要以低稅率輸入中國,勢必要轉投聯電、世界先進等業者。IC設計公司透露,換代工廠勢必要重新流片,但對於組裝廠來說,川普關稅只有90天、沒有時間等,直接請第二供應鏈的IC業者補上最快。

 台廠有望撿到槍,法人分析,矽力-KY將率先受惠轉單,因為與TI產品重疊性高,且深耕於中國大陸市場,長期來看會是國產替代首選;另外,要瞄準中國消費性市場的產品,未來也會加速對非美系供應鏈的採用,對台廠PMIC(電源管理IC)公司致新、茂達將會是好消息。

 而瞄準陸系品牌市場的聯發科,也將有機會奪得更多市占,IC業者觀察,兩相分化的情形只會更加嚴重,對美系晶片業者而言,未來美國生產晶片只要能滿足當地就可以。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反制,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拉力正悄然出現。受此消息激勵,陸港半導體類股11日飆漲。華虹半導體陸港股分別收漲19.75%、14%,中芯國際陸港股分別收漲2.14%、5.9%。陸股上市的思瑞浦、聖邦股份均飆出漲停。(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珈睿、蘇崇愷/綜合報導)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SmartFub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