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風向變了!產能分散,台商共識,因貿易戰受惠,卻可能因關稅戰受害

產業評析   2025/02/24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大打關稅戰,預計將針對多個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以解決貿易逆差,其中,與中國鄰近的越南,自美中貿易戰爆發後,即被視為產線轉移的重點國家,信用評等機構穆迪(Moody''s)指出,由於中國廠商在越南的投資規模相當龐大,且越南對美國有鉅額的貿易順差,穆迪認為越南可能成為川普對等關稅的首要目標之1。

回顧過去川普第1個美國總統任期時(2017~21年),越南是川普第1次任期發動美中貿易戰的主要受惠者,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當時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383億美元,到了川普第1任執政的最後1年,貿易順差已飆升至697億美元。

隨後進入拜登政府時期,美越關係持續升溫,拜登更稱越南是「世界上的1個重要力量,也是這個重要地區的領頭羊」,並取消了川普先前給越南貼上的「匯率操縱國」標籤,截至24年為止,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經來到1234.63億美元、年增18%,創歷史新高,是17年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的3倍,僅次於墨西哥的1718.1億美元,與中國的2954億美元。

事實上,川普新任命的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早在去年5月就曾提到,美國政府應該緊縮貿易規則,預防出現中國廠商洗產地的行為,意即內建大量中國零件或由中資子公司在第3國製造的商品進口美國,藉此規避關稅,雖然Jamieson Greer沒有明確點名,但越南、墨西哥皆是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跳板。

面對川普關稅大刀即將揮下,台灣傳產業者展現營運彈性,積極對應,其中紡纖業加速印尼設廠腳步,降低越南入列美國首波課稅名單的衝擊,上游的遠東新(1402)認為短期應與客戶協商關稅分擔比例,長期則需視關稅影響的持續性,以及客戶對越南供應鏈下單的考量後,再決定後續策略。中游的長短纖織物廠得力(1464),對越南被列為川普關稅課徵地區,短期內將持觀望態度。在越南投資最多的紡織下游成衣廠,像是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等,早因越南薪資成本高漲等問題,已陸續縮減越南當地生產規模,或將產能轉移到其他東南亞、非洲、中南美國家生產。

在製鞋產業方面,寶成(9904)生產基地最為分散,除了越南外,還遍步印尼、柬埔寨、孟加拉等地,寶成先前表示,未來將在印尼投資擴充產線,持續採全球多元布局,並續推行多項數位轉型方案,以配合快速因應市場環境變化;鈺齊KY(9802)、來億KY(6890)、志強KY(6768)則是不約而同擴大印尼投資,設法降低關稅風險。

另外,化工業者如三芳(1307)、八貫(1342)、鼎基(6585)等,為因應川普關稅新政策,則是選擇規劃強化印尼、美國部署,瞄準非紅供應鏈商機,其中,鼎基近年開拓美國市場告捷,車用、醫療營收比各約35%。因應海外市場開拓,鼎基表示將關注川普上任後的新政策方針,伺機啟動歐美新據點的布局;八貫戶外、醫療、航太、軍工4大產品主攻歐美,也計畫於美國設立銷售據點,針對辦事處、實驗室、倉儲空間等進行討論;三芳生產基地包括台灣、中國、越南和印尼,去年越南廠新增1條熱塑性聚氨酯(TPU)產線已進入量產,印尼新廠2期新增的4條產線也已上線投產,預計印尼廠今年產能增15~20%,同時搭配拓展成衣、半導體材料等新應用成效逐漸顯現,增添營運成長動能。

近年在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台灣赴墨西哥投資家數已超過300家,科技業在越南的累計投資金額也已突破200億美元,投資集中於電子製造與零組件產業,其中,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和碩(4938)及仁寶(2324)在越南廣寧省、海防市及河南省皆有設立筆電組裝廠;在AI伺服器方面,鴻海、緯創、緯穎(6669)、英業達則以墨西哥為生產基地,而緯穎目前在墨西哥產能約占70~75%,比重最高,近年規劃在台灣與馬來西亞擴產,也藉此分散風險。

反觀廣達,即便歷經第1次美中貿易戰,迄今卻只在美國加州、田納西州設置伺服器產線,去年更兩度宣布加碼美國投資,總共規畫增資田納西廠12.3億美元,並攜手GPU大廠輝達(Nvidia)推出多款AI伺服器產品,由於AI伺服器不是消費性產品,而是客製化且單價高的商用產品,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認為這1類產品,決勝點在於你是否靠近客戶、能否快速為其做服務與調整,而這種摒棄傳統成本為先的思維,現在看來,效益正逐漸顯現。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SmartFub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