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供應鏈,選股看含金量,台廠大啖軍用無人機在地化商機

由於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持續高漲,賴總統日前主持國安高層會議,宣示國防預算將達GDP占比3%目標,更明確將無人機列為「不對稱戰力」的核心,此舉呼應美方建立「非紅色供應鏈」訴求, 無人機商機逐漸浮現。
無人機的發展已被視為軍事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需求增長主要來自現有武器系統的升級,軍事現代化帶來的升級需求,讓無人機不只是單獨執行偵察或攻擊任務,而是深度整合於無人戰爭體系之中,台灣針對國防預算議題,總統賴清德更立下明確目標: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3%以上,意味著26年國防預算可能超過8000億元,為無人機等關鍵國防科技提供充足資源。
美國印太司令部曾提出將台灣海峽打造成如同「地獄景象」(hellscape),概念屬於非對稱作戰,將從潛艦、水面船艦、飛機和陸基載具投射大量無人裝置,以阻止中共解放軍的進攻,並爭取美國及其他友軍戰力集結的時間,凸顯出部署無人機的重要意義。
國防部3月中旬赴立法院備詢,在《4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中指出,未來將以建構不對稱戰力、增強防衛韌性、提升後備戰力及擴大灰色地帶應對能力4大方針為預算投資的重點,並將遵循總統指示,優先編列特別預算,以挹注國防戰力整建,而隨著國軍持續建置,將擴編無人機專責部隊量能,三軍已分別成立訓練中心或專責單位,預計今年完訓人數將為往年的3倍。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透露,若俄烏戰事結束,美方可能將軍售重心轉向台灣,並看好在軍民兩用領域的合作潛力,自從美國已於2019年禁止購買或使用中國製無人機及零組件後,美國無人機產業鏈逐步崛起。在AIT的促成下,去年美國防水塗層技術開發商NanoflowX與翠德實業,雙方簽訂第1個合作協議,將防水塗層技術引進台灣,被視為台美無人機合作的里程碑,在非紅供應鏈需求的契機下,日本打造的國家隊JDC與台灣的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TEDIBOA)也搭上線,台日簽署MOU,並借助各自的強項,宣布將從防災、救災及自主飛行測試領域著手,展開無人機的發展合作。
然而,建構非紅供應鏈並非易事,全球500餘家無人機製造商中,超過8成集中在中國,專家指出,台灣廠商雖已在關鍵技術上實現8成自主化,但在相機雲台、通訊模組等領域仍面臨諸多挑戰,像是通訊模組,涉及先進的加密系統需要專門開發、無人機航拍成像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雲台的結構、反應性和功率。
無人機業者認為,軍用市場可能是初期「去紅化」供應鏈的支撐點,目前台灣正積極研發飛控晶片、雷達系統和通訊模組,經濟部更提供研發補助,加速推進自主技術突破,例如今年針對AI影像晶片和低成本飛行控制板等關鍵技術補助,初期將斥資約1.1億台幣,然而,長遠來看,無人機產業若要健全發展,如何邁向商用市場擴展更多領域、減少成本仍是台廠得積極面對的挑戰。
繼將「銳鳶2型」無人機技轉由民間業者亞航(2630)、碳基科技(7719)共同得標完成試產後,中科院日前宣布將再開放「紅雀3型」、「騰雲」無人機部分子系統技轉,未來目標監偵型無人機按照ODM或OEM的代工模式,下放國內廠商洽詢技轉、授權生產,中科院接下來將研發能量聚焦4款攻擊無人機,預計今年展現實體成果,法人則看好,原本就取得試產訂單的亞航,在中科院新1輪無人機進入量產階段,有望再次取得新訂單。
亞航在本業持續受惠國軍軍機維修訂單,尤其空軍2指部訂單至2027年底達110億元、長期在手訂單含陸、空軍在內看到31年,而民航維修方面,亞航擅長單走道機型維修,與空巴、低成本航空業者維持密切關係,隨著航太供應鏈雜音不斷,檢修需求也有望迎來持續成長。
台灣航太龍頭的漢翔(2634)在無人機國家隊─TEDIBOA當中扮演重要角色,將聯盟內會員數從50家拉升至200家台廠加入,除了在軍用商規領域將替智飛科技組裝無人機,首架「反制無人機系統」預計在6月與策略夥伴一起推出,日前波音取得美國新1代戰機F-47的開發權利,獲得200億美元合約,漢翔表示將積極爭取參與機會。
另外,漢翔還將航空級電控技術與系統全面整合,已推出首座於「2MW風光儲電力島示範案場」,出海口已鎖定東南亞國家,近日與馬來西亞的縱橫集團簽訂MOU,深化儲能、航空、生技醫療等深度合作。
值得留意的是,關鍵零部件精密大廠千附精密(6829)與漢翔一同打入波音供應鏈,亦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軍工股合格供應商,已取得洛馬愛國者飛彈控制箱與束座3年長單,國防訂單能見度高。由於漢翔為千附精密第3大客戶,法人看好台灣本土軍工產業成長潛力。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