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台股強攻,技術面汰弱留強,成交量能放大,搭配月KD指標交叉向上

產業評析   2022/11/21

通膨與升息為今年金融市場帶來重大考驗,不過美國CPI年增率自6月9.1%見高後,呈現逐月向下趨勢,至10月下滑至低於市場預期的7.7%,美元指數應聲跌破半年線,新台幣匯率迅速回升至31元兌1美元,有效舒緩外資賣壓,美國5年、7年、10年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4%以下,科技類股獲喘息空間。

10月CPI增幅放緩,帶動美國股市大幅彈升,道瓊指數不僅突破年線,且已越過下降趨勢線,多方力道最為強勢,S&P 500指數挑戰4000點整數關卡,費城半導體指數則在單日10.21%漲幅帶動下,站上半年線並挑戰年線,下降趨勢線也已突破,Nasdaq雖為其中最弱勢,不過至少也已站回到季線之上。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表示,別因單項數據下滑而高興過頭,尤其占美國CPI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至明年都可能將是高物價壓力的來源之一,不過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年增率已降至6.3%,亦屬通膨降溫訊號,預期接下來必須要面對的是,經濟成長率趨緩甚至衰退,部分科技公司已宣布裁員。

台灣加權指數在修正近6000點後,隨美股迎來較大幅度的反彈走勢,加上巴菲特買進台積電(2330),帶動指數重返萬四心理關卡並突破半年線,櫃檯指數也同步挑戰半年線,成交量回溫,短期技術指標仍有利延續反彈格局,新台幣強勢升值亦有利外資回補,不過迅速彈升後易有震盪,不宜過度追高。

第4季向來是台股最容易上漲的1季,過去是因為做夢行情,今年則有機會架構在跌深後的反彈,雖然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第4季獲利有大機率出現萎縮,不過股價多數已反應在前,且財報要到明年第1季末才會公告,屆時高庫存應已有一定程度降低,至於最壞狀況是否過去,仍要看總體經濟面的變化。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基本上大約會提前市場2~3季反應,因此預期若明年國際無重大事件發生,則將有機會進入反覆測底,以時間代替空間化解空頭,然而若不幸出現嚴重危機,則可概分為兩狀況,1是只要指數不再跌破低點,就仍維持安全範圍,但若跌破低點而向下探底,則必須要嚴格遵守操作紀律。

加權指數日KD指標進入短線高檔區,MACD指標開口及柱狀體也慢慢出現過熱,與200日均線乖離迅速縮小至10%以內,然若季線能從下彎反轉向上,將帶來支撐力道;月KD與MACD指標雖尚仍屬偏空,不過K值與D值開口縮小,有機會交叉向上,搭配MACD柱狀體有望不再擴大,利於延續反彈。

在個股方面,月KD指標領先交叉向上且目前仍在延續,如台達電(2308)、創意(3443)、晶心科(6533)、M31(6643)、大立光(3008)、閎康(3587)、宜特(3289)、嘉澤(3533)、信邦(3023)、晶睿(3454)、聚陽(1477)等,多屬盤面上相對強勢股,先跌先反彈搭配減資的面板股雙虎,也出現打底跡象。

昔日股王大立光第3季EPS61元,為近12季新高,10月營收則為近23個月新高,且連續兩個月站上50億元關卡,公司預估11月與10月差不多,第4季產品結構也類似第3季,且宣布匯回境外資金人民幣7.9億元,為近兩年多來首次,將用於投入擴產所需設備等投資,顯示對未來前景展現信心。

大立光股價自高檔修正兩年且為兩度腰斬,近半年約在1500~2000元之間震盪打底,短中期均線趨於糾結並轉為上彎,年線也逐漸走平,雖然法說會後法人看法仍相屬分歧,目標價高低相差1600元,不過自第4季起已回補逾1500張,日技術指標維持強勢,短線股價將有機會挑戰前波高點以上。

本月KD指標出現交叉向上的重要個股,包含台積電、聯電(2303)、日月光投控(3711)、環球晶(6488)、世界(5347)、中美晶(5483)、力旺(3529)、愛普*(6531)、聯詠(3034)、金像電(2368)、微星(2377)、南亞科(2408)、 國巨(2327)、儒鴻(1476)、豐泰(9910)等,底部成形則拉回可伺機布局。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第3季稅後純益51.11億元創下新高、EPS11.74元,董事長徐秀蘭於法說會上表示,雖然消費性市場需求放緩,不過車用、資料中心與化合物半導體需求依舊強勁,公司擁有較高比重的長約,因此受到影響的時間點可望落在後面,影響性也相對可控,而毛利率則已進入高原期。

大環境種利空環伺,不過徐秀蘭提到環球晶第4季與明年第1季,8吋和12吋都是滿載,目前看到客戶僅有產品組合調整,而尚未有砍單或是違約狀況發生,美國隊中國晶片禁令影響並不大,第4季營收有機會再創新高,此外也可留同族群的台勝科(3532),具籌碼集中優勢,股價修正後本益比已屬偏低。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第3季受惠匯率,單季EPS15.33元、前3季44.5元,雖然目前仍在庫存去化階段,第4季產能利用率標準品與特殊品都將下滑,不過公司透過不斷併購強化體質,連續併入兩家感測器公司,將有助持續提升高階比重,預估高階產品可提升至8成,車用占比提早達到22%目標。

注目焦點

推薦排行

點閱排行

你的新聞